亚足联讲师李志中 为校园足球献计献策

    前国际级助理裁判,室内五人足球国际级裁判,亚足联五人制足球讲师,五人足球世界杯执法裁判亚洲第一人——广州体院足球讲师李志中令人眼花缭乱的头衔,足以证明他在足球圈的经历多么丰富。面对记者,他对“校园足球”如何实施也有独到见解。
    大家都说,场地、师资、经费、出路等难题如不解决,校园足球将很难大范围推动。然而,被李志中的一句话顶了回来:“办法总比困难多”。
    李志中认为,场地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老城区的“麻雀小学”可以因地制宜开展校园足球。怎么做?开展基础课,以游戏为主,不要进行对抗。有空地而没有标准球场的学校,可以考虑开展五人制足球,“开展方便,还对学生的入门、基本功和技术的提高都有好处”。
    现在的小孩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为掌上明珠,一些小学怕负责任,下午一放学,就将学生“赶”出校门。怎么办?李志中表示,现在的足球训练器材设置都非常人性化:标志桶、球门、球杆、人墙都是充气的,孩子可以大胆做动作。如果要进一步加强,可以统一买保险,现在保险公司有不少险种与之相对应。“这些小学在下午4点到6点,还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与社会合作,开展一些兴趣班和训练营等”。
    当场地、器材和安全等都不是问题时,如何开展一堂规范的足球课?
    李志中表示,初学者要从熟识球性开始,让学生的双腿多接触球,掌握拉、扣、拨等基本动作要领,然后就要学会耍球、颠球等,紧接着到运球,直线、曲线、折线等,接着要学会绕过障碍物(过人),最后就是传球和接停球。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周期至少一两年,但是,老师切忌急功近利。
    他还强调,规范的教学,必须要有相适应的教材。“从6岁开始,每两个年龄组一本教材,初高中各一本,形成一种递进关系。”目前,包括广州体院在内的不少院校都已开始着手编写,一年内可能就会推出。
    李志中透露,为了充实校园足球的师资力量,包括广州体院在内,高校未来会扩大足球特长生的招生工作。
    近年,广州体院运动训练系的足球专项生逐年减少,2014年仅有一个足球班,而篮球专项班有近20个。随着校园足球的大热,未来几年可能足球生源会有所增加。
    李志中认为,高校应引导足球特长生要往中小学的足球教学靠拢。“院校负责培养,教育部门解决好编制、待遇等,学生对未来出路自然更有信心”。高等院校还可以到足球师资贫乏的地区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们在大学时就具备实践经验,打造双赢。
    李志中给出了良方:小学生主要以小场地、多球门、多触球、多射门的练习为主,并辅以一些以半游戏性质的教学赛,三年级以下的学生不必设置校级比赛,高年级学生参加比赛也不要“成绩挂帅”。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兴趣就慢慢形成了。
    此外,要创造性地运作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小学主要进行3对3或者五人制的比赛;初中过渡到7人制,高中和大学可进行11人制比赛。赛制也要改变。以往的杯赛已显陈旧,可采取新型赛制模式——积分制,譬如,赢了比赛积15分,输了积12分;打得越多,积分越高。这样,既可以赛促练、又解决了普及问题,还可以让高水平的学生脱颖而出。

(陈泳强)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