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积极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2013年12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与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分别代表国家体育总局与江苏省政府签署了《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合作协议》。一年多来,江苏省坚持把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服务大众的关键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示范区建设。在近日召开的2015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江苏省体育局局长陈刚在大会发言中介绍了江苏创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践。

强化政府职责 推进服务体系建设

    陈刚介绍,一年来,江苏不断强化政府职责,主导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分别召开全省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全省体育改革发展座谈会,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在考核促进上,江苏将人均场地面积、体质合格率纳入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指标,将“10分钟体育健身圈”、健身步道建设列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
    示范区建设不仅仅只是体育部门的工作,江苏21个厅局落实责任分工,协同推进示范区建设。省发改委等9部门把示范区建设纳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社会发展实施方案,财政部门加强经费保障,多部门联合实施“医保健身一卡通”政策。省体育局主动发挥牵头作用,成立领导小组,细化各部门目标任务,层层落实。
    同时,江苏将创建示范区与创建体育强市、强县,年度县级体育重点工作督查结合在一起。目前,江苏体育强市、强县比例已分别达85%、87.5%。到2015年底,苏南80%、苏中、苏北60%的市县将建成省级示范区,再经过2至3年,全部市县达到省级示范区标准。

坚持惠民目标 促进服务均等化

    在创建过程中,江苏注重转移政府职能,探索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化提供途径。江苏将体育社会组织向基层覆盖延伸,激发其活力,并不断扶持体育社团承接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目前,全省体育社会组织团体会员15000余个、个人会员170万余人,乡镇(街道)“3+2”(体育总会、老年人体协和社体指导员协会 + 两个以上的单项体育协会,并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社团覆盖率苏南达95%,苏中苏北达80%。同时,江苏还积极发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目前江苏各级社体指导员数量居全国首位。
    陈刚介绍,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江苏始终坚持惠民目标,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目前,全省已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全省共有体育场地123994个,场地面积15934.8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1平方米。在拥有良好的硬件条件时,江苏蓬勃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积极承办国际、国家级活动,打造省级品牌群众体育活动,目前,全省基层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运动会定期举办、业余体育联赛形成制度,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35%。
    此外,江苏还不断加强与媒体合作,强化科学健身宣传指导服务,建立健全服务信息平台、开展国民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不断探索发展智慧体育,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实现远程个性化健身服务、网络场馆预订、智能体育赛事。

示范区建设 为江苏发展提供契机

    示范区建设也为江苏发展体育产业、丰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提供了契机,不断推动江苏体育产业规模化和集聚集约发展,提高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江苏教体融合,整合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江苏建立健全体育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联盟,推进“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实施校园足球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畅通运动员升学渠道,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目前,江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85%以上,体育传统院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数量逐年增长,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
    陈刚说,在示范区建设中,江苏坚持集约发展,拓展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内涵,在进一步增强竞技体育实力中,不断提升体育竞赛效益。下一步,江苏将总结推广示范区建设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设施。体育部门已征集典型案例300个,请第三方评估,提炼171个典型报国家体育总局,同时编制《示范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成果汇编》。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