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多措并举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2014年,教育部在推进《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工作中,结合工作实际,明确职责分工,取得了新成效。
在教育部筹备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中,部署了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任务、政策措施和改革重点。颁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支撑开展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着力推动高校体育和促进大学生群体身心健康,努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印发并推进实施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和《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加快建设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举办改革后首届学生运动会、统筹推进校园足球工作、探索学校体育发展水平动态监测机制和研制本科体育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四项关键改革工作,增强了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活力。
2015年,教育部将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以实施“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计划”为抓手,以建立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为重点,继续抓政策落实、抓质量提升、抓制度建设、抓深化改革,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青少年身心健康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要求,宣传《全民健身计划》和“健康第一”的重要意义,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健康观和教育观。
二是扎实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合理布局小学、中学、高校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积极开展校园足球联赛,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高校四级足球联赛机制。积极探索校园足球人才成长通道。
三是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研制学生运动技能教学内容指导纲要,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把体育课程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检测的重点学科,先行启动全国监测,并发布监测结果。研制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办法。研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及与社会场地、设施的共享机制和新型安全保险制度。
四是探索推进体育考核制度改革。探索将体育课作为国家统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课,毕业和升学必须达到合格水平;将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特长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全面实施学生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积极探索高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制试点工作。改革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办法,打通学校体育人才培养渠道。
五是健全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和《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将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状况列入各级教育部门业绩考核指标,列入学校校长工作考核指标,列入教育督导检查指标体系。
(季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