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化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完善丰富机制

    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联合会成立、广东省足协和民间足球促进会举办省足球联赛、广东省篮协举办广东男篮联赛、广东五人足球协会举办的新一届粤超联赛也将打响……近日,广东各大体育社会组织活动频繁,社会反响良好。
    记者从广东省体育局得到一组数据:2011年以来,广东省体育社会组织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省法人登记体育社会组织数量由“十一五”末期的1374个增至2014年底的2938个,增加1564个,增幅达到113.8%,平均3万余人拥有1个,略高于全国平均0.21水平,但与德国每万人拥有11个体育社会组织相比差距巨大。
    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行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广东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何帆告诉记者,为贯彻落实《意见》,广东就如何加快推进全省体育社会组织深化改革,更好地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出台了以下重点措施。
    一是调查研究、分类指导,强化顶层设计依法治体。委托第三方机构广州体育学院开展全省体育社会组织数量和现状调查,召开全省体育社会组织工作座谈会,研讨组织发展培育工作,为对其加强研究、正面引导做好基础性工作。举办广东省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人员培训班,不断提高体育社团管理干部的工作水平;制定出台《广东省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省级体育社团开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暂行办法》、《广东省体育社会组织活动指引(试行)》等5个法规性文件,指导和扶持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组织、指导省级体育社团积极申报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激励效益,培育发展一批符合国家和省的规划布局、社会需求度高、影响力大、品牌效果突出的体育社会组织。
    二是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指引全省各级体育部门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推动全省各级体育部门完成由行政管理向提供服务转变;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进一步推动体育部门简政放权,将更多的事务性工作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激发体育社会组织的活力。
    将非政府形态社会体育组织纳入体育部门监管、扶持的范畴,进一步发挥网络的、草根的、民间的非政府形态的社会体育组织的积极作用。   
    推进省级体育社团改革发展,强化示范引领作用。联合省民政厅开展省级体育社团等级评估,引导省级体育社团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三化”、“五有”的建设目标。“三化”是指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五有”是指有健全的机构和队伍、有规范的管理形式和制度、有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有持续发展的设施和资产、有推进健身活动发展的实效。建立省级体育社团培育孵化基地,把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基地打造成为集培育、资源整合、提升能力、合作交流、展示风采、公共服务、诉求表达等多位一体的体育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以群众基础好、工作开展规范的社团为突破口,打造一批省级体育社团精品,并在全省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机制,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保障。广东省每年从省级体彩公益金中一定经费,完善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逐年增加省级体彩公益金在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方面的投入。同时引导体育部门通过本级财政及体彩公益金购买服务、资助奖励,加大扶持力度。

(黄心豪)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