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动员职业发展不断前进的“冠军梦”

    大多数人对王丽萍的印象,还停留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的那次冲刺,一枚金牌,让此前名气并不大的王丽萍,一夜成为中国体育的偶像人物。15年后,王丽萍早已离开赛道,她的新身份,是北京体育大学竞走队教练。每天,她都要带领队员训练。
    “要拿冠军,要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是王丽萍在运动员时期心中坚守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她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她曾练得血肉模糊、也曾晕倒在赛场。在王丽萍心里最难忘的不是最后在悉尼夺冠,而是奥运会前期的选拔赛,一个月内3场20公里的选拔赛,而且都取得第一名,那是非常艰难、非常不容易的一段时光。王丽萍说,“我始终有一个奥运梦”。如今她用自己的经历,时刻鼓励队员们要有梦想,当有梦想支撑的时候,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选择战胜它。
    奥运冠军是荣誉,是光环,能为今后的很多事情带来帮助,不过,有些事情还需自己选择,作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王丽萍知道“走下领奖台,要从零开始”。获得奥运冠军后,在赛场上她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着自己,竞走对她具有不可磨灭的情结。
    2005年,王丽萍拿到东亚运动会20公里竞走冠军后,选择了告别田径赛场。退役之初,她如其他退役运动员有过迷茫。“作为运动员在赛场上是自信的,退役真正面临就业,来到全新的岗位,突然发现还有很多不足,没有了以往的自信。”王丽萍回忆说。后来经过思考,她觉得自己需要重新定位,也需要一个学习的平台。
    王丽萍说的学习的平台就是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北体大冠军班,求学若渴的王丽萍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进行专业学习。上学的两年时间,是王丽萍重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的阶段,用王丽萍自己的话说,“重新和社会接轨了”。两年的学习,王丽萍重新找回了自信,多年的竞走情结,还是让她选择了竞走,2010年王丽萍担任了北京体育大学田径竞走队教练。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角色发生了转变,但她的奥运梦没有变。“希望自己的运动员能够登上冠军领奖台,能够实现他们的奥运冠军梦想,这也是我的奥运冠军梦的延续。”王丽萍渴望在转型之后,能够换一个身份,再次证明自己。
    随后的日子里,在北体大的英东运动场,每天都能够看到一个戴着鸭舌帽,挂着两三个计时器的王丽萍在为她的队员训练和测评。在不到4年的训练中,全国青年冠军、世界青年冠军等优异成绩纷至沓来,虽然距离成年组的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还有很大距离,还要不懈努力,但王丽萍每每看到队员取得成绩,作为教练,那种喜悦是她最欣慰,最难忘的,也是最开心的。“虽然只是梦想的一小步,至少完成了一个小小的目标,也是对退役转型后的一个肯定。”
    除此之外,王丽萍希望自己能在教练这个岗位上多做一些事情。作为公众人物、奥运冠军,她还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2014年10月,王丽萍参加总局人事司、人力中心组织的奥运冠军志愿服务走进西藏活动,在活动中,西藏小运动员的质朴纯真深深地打动了她。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不遗余力,传授小队员们成功的经验,讲解训练技巧,规范技术动作,鼓励他们要热爱体育,敢于拼搏,勇于担当,坚持理想,挑战人生。“我希望自己能去影响一些人,传播运动健身理念。”
    从幸运夺得奥运冠军,到北体大读书并做教练,王丽萍承认自己一直很幸运。但她同时提到,努力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具备的特质,无论是对于学习、训练还是工作。而对于退役运动员来说,不应在迷茫中消磨掉信心,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身上吃苦耐劳、永不认输的体育精神,去迎接生活新的挑战。机会都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在努力的同时能够进行把握,必将给人生带来满意的收获。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