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辉煌继续前进:西北工业大学航模队

    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从2004年创办以来,至今已经十年有余。西北工业大学是该项赛事的四大元老院校之一,而讲到这所以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就不得不提到这所学校的航模队。
    西北工业大学是由西北工学院和西安航空学院于1957年在西安合并成立的,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整体并入后,才形成了今日的西北工业大学。而当年西安航空学院的前身,即为曾经的华东航空学院。
    早在1955年,南京紫金山麓卫岗,我国第一架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紫金山之鹰”,就是由当时的华东航空学院团委组建的航模队研制并试飞成功。一年以后,以华航师生为主体的国家航空模型运动队,参加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国际航空模型竞赛”。华航运动员不负众望代表我国第一次参加国际航模比赛,就取得了两个项目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而后到了1961年,也就是西北工业大学成立以后,一件令西北工业大学航模队引以为豪的模型飞机“华山之鹰”打破和创造了两项无线电遥控航模飞机的世界纪录:8小时6分35秒的留空时间纪录和2470米的飞行高度纪录,并均为FAI(国际航空联合会)正式承认。尤其是打破了美国AMA所保持的飞行时间纪录,使国际航模界对年轻的新中国航模运动员刮目相看。
    回眸历史,我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第一个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均在西北工业大学诞生。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研制,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在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中,首次亮相的无人机方队全部3个型号均由该校研制生产。
    不仅在历史上取得过优异的成绩,现今西北工业大学航模队的学子们,同样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不少傲人的成绩。就以2014年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为例,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航天学院、航海学院、机电学院、生命学院、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动力与能源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各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的航空科技创新基地的队员们参加了该届比赛。同学们利用暑期2个月的时间精心准备赛事,加之比赛期间连续6昼夜的艰苦奋战,最终不仅在多个项目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在限时载运空投项目上,成功挑战16.5千克的载重量并刷新了赛会纪录。
    这样的成绩不仅源自于同学们的努力,同时也源于学校对航空科技体育的重视。西北工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航模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航空科技创新基地成员多年来潜心钻研,攻坚克难的结果,同时也是该校遵循教育的实践属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创新实践教育特色举措为抓手,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创新人才培养高地的结果。航空科技创新基地成员用自己的行为和成绩生动地诠释了西北工业大学“公诚勇毅”校训和“三实一新”的校风,是该校大学生独立创新创业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更是提升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特质的创新成就的升华和彰显。
    西北工业大学不仅自身积极发展航空科技体育,同时航模队还积极宣传、展示航空科技体育项目。多年来,他们坚持到初中、高中学校进行项目展示,不仅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同时也使得更多人了解航空科技体育项目,并喜欢上了航空科技体育项目。   
    现在,西北工业大学的航模活动无论在规模、层次、技术上,都在与时俱进。相信未来西北工业大学的航模活动将会朝着更高的水平发展,取得更多的傲人成绩。

(王灿)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