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板滑雪:冬季的“冲浪运动”
单板滑雪(又称滑板滑雪)源于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其产生与冲浪运动有关。舍曼·波潘1965年把两个滑雪板绑在一起,偶然中就创造了两脚踩踏在一整块板上的新“滑雪板”,单板滑雪又称冬季的冲浪运动,单板滑雪选手用一个滑雪板而不是一双滑雪板,利用身体和双脚来控制方向,它既有冲浪的自由洒脱和流畅优美,又有单板滑雪的驰骋雪海的刺激震撼,在纯自然的雪原,快感随着速度飙升。
进入80年代,滑板滑雪开始风靡美国,之后又传到欧洲。1983年举行了首届世界锦标赛,1990年成立国际滑板滑雪联合会(FIS),1994年国际滑联(FIS)将滑板滑雪定为冬奥会正式项目,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首次举行了滑板滑雪比赛,设男、女大回转和滑道技巧比赛项目。
大回转:场地长936米,平均坡度18.21度,坡高290米。大回转用靴与滑雪靴相似,但更有弹性。滑板坚硬、狭窄,以利于转向和高速滑行。以滑行速度评定名次。主要技术动作有左右回转。
滑道技巧:场地为U形滑道,长120米,宽15米,深3.5米,平均坡度18度。滑板稍软,较宽,靴底较厚。比赛时运动员在U形滑道内边滑行边利用滑道做各种旋转和跳跃动作,裁判员根据完成的动作难度和效果评分。主要动作有跃起抓板、跃起非抓板、倒立、跃起倒立、旋转等。
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增设单板滑雪越野赛,比赛场地高度差为100米至240米,平均坡度为14度至18度,路线长度为500米至900米。比赛沿途分布着雪丘、跳跃点和急转弯,单板滑雪的参赛选手要通过自己的各种技术越过障碍来完成比赛。比赛最后的成绩以到达终点的时间判定。
(陆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