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育名将 “穗疆人才模式”促民族团结

   维吾尔族姑娘迪拉娜、蒙古族小伙塔音嘎,在青运会上他们都是广州代表团的成员。但看着他们的名字,与众不同的外表,有些记者私下里犯嘀咕,“这哪里是广州队的?明明是外地选手,花钱买金牌吧!”其实,这都是偏见和误解。这两位如今已在国内体坛崭露头角的小将,实打实地都是广州队一手培养出来的。广州的开放与包容,在引领体坛风气之先的同时,促进了体育交流和民族融合,也为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从小抓起 无私培养

    本报记者此前已采访了来自新疆巴州、代表广州队出战的蒙古族体操选手塔音嘎,他代表广州队夺得了男团和单杠两枚金牌。2008年只有10岁的塔音嘎带着梦想来到了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前伟伦体校),开始系统学习体操,也逐渐成为中国体操优秀的后备人才。赛后,塔音嘎坦言,在广州这片沃土,他得到更好成长。塔音嘎的姐姐更是打电话致谢本报记者,此前的报道受到新疆当地各界的热议,电话中她还感谢广州、广东体育系统对塔音嘎的培养和输送。
    和塔音噶一样,广州女篮中的明星选手迪拉娜也来自新疆。1997年1月出生于乌鲁木齐一个军人家庭的迪拉娜,父亲是位篮球运动员。先天身体条件出众的迪拉娜在10岁以前却根本没摸过篮球,这是由于新疆女篮此前一直成绩不佳,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正式改编为女子手球队,从此女子篮球在新疆并无正式职业队,更难看到未来的发展。恰好,此时新疆老乡杜峰已在广东宏远队成长为主力,在后者的牵线搭桥下,2007年10岁的迪拉娜来到广东追求自己的篮球梦想。
    刚到广州时,身高已达1.8米的迪拉娜不太会打篮球,各项基本功也很差,为此教练没少给她加练,而迪拉娜也十分努力,短短几年就取得了令人吃惊的进步,先后入选了U16和U18两支国青女篮,成为一颗潜力无限的新星。2011年第七届城市运动会上,代表广州出战的迪拉娜成为得分王和篮板王,场均22分、10.5个篮板、3.5次抢断以及高达65%的投篮命中率,让她一战成名。2013年亚青赛,迪拉娜再有精彩表现,场均13.4分、6.3个篮板,高达68.5%命中率,不仅帮助中国女篮夺冠,个人还荣膺MVP。她由此当选南京青奥会中国代表团的旗手,并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一起共同演绎了奥林匹克历史上颇为有趣的一段故事——自拍。如今,身高已达1.92米的迪拉娜已经是国青女篮的主力中锋,身高体健的她总能给对方内线造成巨大的杀伤。
    在征战青运会之余,迪拉娜还在为新疆女篮效力,在比赛期间也是两头奔波,不过为了回报广州的培养,迪拉娜无怨无悔。

敢为天下先

   对于两位少数民族小将的成长以及“穗疆人才模式”得到良好实行,广州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广州市体育局副局长许建平认为是一件喜事:“广州是一座开放、包容、担当的城市,广州人的精神就是敢为天下先。广州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当今广州体育工作不仅在足球改革上先行,而且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特别是在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上也做出了新的尝试,积极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水平后备人才。”
    来自《新疆体育》杂志的记者李琼就认为,“由于新疆缺少一些项目的普及,因此像迪拉娜、塔音嘎这样的选手到其他地方训练、成才,其实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对于这些有梦想、有潜力的孩子来说,广州给了他们成才的沃土,而他们的成长又会促进新疆体育的发展。”
    新疆石河子业余体校教练马强则认为,今后如果能加强两地的体育交流,更多广州有经验的教练愿意到新疆支教将是更好的事情,“新疆不缺有潜力的好苗子,缺的是体育师资,希望以后两地能更多在这体育上有所交流,毕竟这些孩子成长为国字号的队员后,他都将代表中国在世界赛场上争光。”

(黄心豪)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