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转型座谈会为就业创业铺路搭桥

    上学、经商、做健身教练……退役运动员二次就业面临新的人生选择,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为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创业工作,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日前在首都体育学院举办了退役运动员转型健身教练座谈会,邀请退役运动员代表交流创业经验。这是2015中国国家职业健身教练专业大会的一场“重头戏”。
    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副主任匡乐华、人力中心人才服务部副主任张欣芳、钱王子迪出席座谈会。奥运冠军陈一冰、退役运动员代表俞鸿、苏公科、吴财和等结合自己再就业的经历畅谈感受。

奥运冠军变身“创客”

    作为2015中国国家职业健身教练专业大会特别嘉宾,奥运冠军陈一冰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创业经验。
    “还是奥运冠军的时候,面对的都是鲜花和掌声。”说起身份的转变,陈一冰说,“当我开始创业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是从零开始,这对我来说有不小的挑战。”
    退役后,陈一冰投身互联网+体育产业,搭建了全民体育平台——“型动体育”,这是陈一冰创办的以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为理念,聚焦精准化服务、着眼大众体育便捷性、体育教练专业性、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发展、校园体育公益以及体育智能开发等方面的综合体育品牌公司。
    在总局人力中心雄厚的专业教练资源支持下,陈一冰的用心之作,型动APP是一款依托“互联网+”,可供使用者随时随地从平台上挑选专业的教练,选择最近的教练进行预约运动的软件。“以前退役运动员的专业技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陈一冰说,“有了我们这个移动互联网的平台,给他们做引流,让教练和用户面对面,同时还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

进职场同样可以做好

    俞鸿是2013年全国健身教练首届技能大赛冠军,本次专业大会,俞鸿作为裁判在技能大赛中执法。田径运动员出身的他,通过参加总局人力中心举办的健身教练职业技能培训,先后成为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指导师级教练,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员、培训师。
    参加总局人力中心健身教练培训,俞鸿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坐标。俞鸿说,“健身教练不只是带着会员去锻炼,还要为他们传授人体科学基础知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健身教练,就需要参加更深层次的学习,给予会员正确的指导。”
    “选择好自己的路,就要迈出去,进入职场我们同样可以做好。”俞鸿说。

人生经历都是财富

    苏公科庆幸当过6年举重运动员,坚韧的性格让他从默默无闻的退役运动员,逐渐成长为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师和考评员,并创立了德西健身学校和DFS健身俱乐部。
    当初退役,苏公科放弃了组织安排的体育老师的工作,踌躇满志的他准备回家乡大干一场。“走向社会才发现,自己除了举重专项什么都不会,内心满是焦虑、迷茫。”一个偶然的机会,苏公科考入一家健身俱乐部做教练,“很幸运,我遇到了一位好领导,他鼓励我边工作边学习,教导我如何为人处事。”这为苏公科以后成为国家职业健身教练培训师考评员和创立健身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要你鼓足勇气走出去,就一定会有成功的机会,人生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苏公科不无感慨。
    匡乐华表示,退役运动员转型健身教练的成功经历和感悟,印证了运动员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是宝贵的社会财富。运动员从小把童年和青春都献给了赛场和训练场,错过了良好的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因此,我们都应该关心关注运动员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总局人力中心一直致力于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始终将健身教练作为体育行业重点职业加以推行。
    昔日运动场上大放异彩,今天健身舞台再耀光辉。相信退役不只是告别,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尹丽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