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特在FIFA的权力之路与“拦路虎”
真正的“大佬”约翰松
约翰松时任欧足联主席。如果是1998年以前,问足球圈的人谁最有可能、最有资格接任阿维兰热的FIFA主席一职,不少人答案都会是欧足联主席约翰松。但在1998年6月世界杯开幕前的凡尔赛宫,投票结果最终锁定为111比80,阿维兰热所支持的布拉特获胜。
其实准确地说,在故事开始时不能说是约翰松与布拉特为敌,因为论资排辈布拉特还不够格,约翰松真正的敌人是阿维兰热,那时布拉特还只是阿维兰热的跟班。约翰松不仅能力和经验俱佳,还是强大的欧足联主席,布拉特靠什么才能击败如此强劲的对手?其时媒体报道,布拉特重要的砝码之一就是几张空头支票,比如在2002年给亚洲3个世界杯名额,让非洲举办2006年世界杯等,虽这些空头支票最终并没兑现,但当时的威力却是立竿见影的,之前与约翰松一起对抗阿维兰热的时任非洲足联主席哈亚图立场不再那么坚定,亚洲的一些选票也不再那么可靠。
虽约翰松败给布拉特,但依然让布拉特有所忌惮,而且之后也一直对布拉特形成巨大的压力,直到2007年,约翰森在新一届欧足联主席选举中以4票之差被布拉特所支持的普拉蒂尼所取代。但真正打败约翰松的是时间和病痛,当普拉蒂尼在投票前几天还忙着四处拉选票之时,身患前列腺癌的约翰松却只能在房间里休息。
亦敌亦友的哈亚图和“叛徒”鲁菲南
哈亚图,时任非洲足联主席,鲁菲南,时任FIFA秘书长。2002年,布拉特迎来继任FIFA以来的第一个挑战者,而挑战者是堪称背景深厚的老江湖——身兼非洲足联主席、FIFA副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哈亚图。有趣的是,哈亚图按照“派系传承关系”本身就是布拉特的政敌,但在布拉特1998年的竞选过程中却助过他一臂之力。时过境迁,在时任FIFA副主席郑梦准等盟友的支持下,开始争夺主席之位。非洲主席可谓来势汹汹,在他的推动下,FIFA特别执委会决定成立一个特别审计委员会调查FIFA的财务问题,之后又联合五名副主席和六名FIFA执委,向苏黎世法院控诉布拉特滥用职权造成国际足联财政危机。不仅如此,哈亚图手里还有一个撒手锏,那就是身为布拉特心腹的鲁菲南临阵倒戈,在竞选投票前,他抛出多达21页的揭发材料,包含了数十项指控。
面对势如破竹的攻势布拉特却并未慌乱,先是单方面暂停FIFA的内部审计,另一方面通过游说瓦解了哈亚图后面的非洲阵营,同时原本看似牢不可破的“副主席联盟”也分崩离析,可以说布拉特把“权”和“利”的效能发挥得淋漓尽致。面对鲁菲南的指控,布拉特选择为自己争取时间的拖延战术,最后再逐一驳斥。“最终的结果是布拉特以139比56大获全胜。
获胜之后布拉特对于两个“失败者”的态度迥异,对于很难撼动其根基,而且以后还有用处的哈亚图进行拉拢,但对“叛徒”可就没那么和蔼了,鲁菲南不久之后便被“扫地出门”。
欲自立门户的哈曼和陪葬品沃纳
哈曼时任亚足联主席,沃纳时任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足协主席。哈曼和布拉特的渊源同样是在1998年之前,那时哈曼还只是一个执委,但凭借着不俗的财力和运作能力,为布拉特最终击败约翰松立下汗马功劳。随后平步青云,不仅在FIFA中上镜率颇高,更在2002年当选亚足联主席,为布拉特镇守亚洲版图。
随着约翰松的淡出视线和哈亚图的起义未果,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人能再挑战布拉特的权威,直到2011年。对手恰恰是之前一同打江山的盟友哈曼,而哈曼的盟友也是布拉特曾经亲密的“老战友”之一,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足球协会主席沃纳。哈曼的目标很清楚,就是FIFA主席的宝座,沃纳则是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的阵营。
不过这时的布拉特比之前更自信也更强大,这次帮布拉特挥刀的不是别人,而是与沃纳有着21年交情,早已形成利益共同体的中北美足联秘书长美国人布莱泽。他向FIFA报告说,哈曼本人曾直接向沃纳行贿。虽然哈曼反击称:“如果那样布拉特也不干净”,但最终还是因“道行”不够败下阵来,哈曼和沃纳均被停职。虽然坊间还有另一种说法,沃纳其实还是心向布拉特的,是拿自己当炸药包为布拉特扫清障碍。但无论真相是什么,FIFA的腐败现象再一次成为聚焦,在2002年的扯皮之后,形象进一步受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乔父 马艺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