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运动休闲大会在浙江宁海举办

    “当前体育产业已经被国家纳入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整体战略。中国体育产业已经呈现全方位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鲍明晓近日在浙江宁海举办的2015中国运动休闲大会上开宗明义。鲍明晓看好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看好户外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在以“创新运动休闲模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大会交流活动上,体育文化、旅游文化、体育产业、休闲体育、互联网等领域专家进行了主题演讲。知名体育产业专家、各地体育主管部门负责人、经济产业界人士及新闻界代表近200人参与了这项主题交流活动。

休闲旅游文化融合发展

    鲍明晓说,户外运动是自然、生态、体育、旅游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景观体育的主要形式和体育旅游的主要内容。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休闲时代来临,人们文化消费增加,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也相应得到发展发展,以户外运动为特色的体育旅游是大智慧、有“钱途”。
    对中国有着一定了解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娱乐公园管理系荣誉教授、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讲座教授杰弗瑞·戈比认为,中国人已开始定义自己国家的休闲,然而这仅仅才是开始。休闲与旅游将会随着中国都市化的进程而变得日益重要,这就需要政府进行更多的休闲规划。中国必须创造出自己的休闲革新模式。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百姓、企业的合作,现有比赛、活动场地的供给远远不够。

户外运动主题旅游要注重特色

    对此,鲍明晓建议,发展户外运动主题旅游要注重特色和差异化。要做好战略规划,发展一市一品、一县一特,纵向深耕,横向并联,差异化愈大,协同力便愈强。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内容创新。要重视玩法、运营模式、商业模式、运动场景消费、人流导入模式、户外运动生态圈的创新设计等。并同时跟上配套设施,运动休闲景区、场所配套设施要按照旅游业的规范进行规划、布局和运营。要与旅游、文化、广电等部门联动,善借旅游的渠道、文化的创意以及广电的平台。与此同时,一方面要强调安全为本,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发展户外运动的根本要求。
    鲍明晓提出,发展户外运动要区域统筹,分步实施。要在整体规划的指引下,围绕核心吸引物和重大项目,统筹使用各类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构建以核心吸引物为串联的“大区域、大项目、大产业”的格局,形成主题互补、季节互补、功能互补的整体运营态势,吸引大资本、大机构进入,实现集约发展、高端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

宁海模式”提供可借鉴模板

    而此次大会的举办地——浙江宁海,依托自身自然资源,推进运动休闲特色化发展,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板。宁海县副县长娄黛敏介绍,宁海一直坚持打造“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目的地和全国户外运动的引领地”,积极导入各项要素,构建集游艇、滑雪、垂钓、登山、低空飞行、山地户外运动等“六位一体”的体育旅游发展格局。为此宁海全方位推进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实现了体育产业占GDP的1.5%。目前宁海县已有户外用品、健身器材等装备制造企业110家,2014年全县体育制造业总产值28.9亿元。不仅如此,在推进体育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宁海还积极培育体育会展业、体育服务业等新型经济业态。
    在发展运动休闲中,宁海将自然资源串联,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以宁海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为例,2009年宁海建成全国首条100公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随后延展建成500公里健身步道,将全县的古镇古村、景区景点、农家乐和农业产业基地等串联,催生发展了独特的步道经济,让登高健身、峡谷穿越、山林探险、野外生存等一批运动休闲项目落地生根。娄黛敏说:“我们依托健身步道,做强步道经济,发展户外俱乐部,培育体育旅游公司,推动运动休闲旅游发展壮大。去年步道沿线农家乐共接待游客近170万人次,同比增长25.9%,直接营业收入1.8亿元,并已催生出16家户外运动俱乐部,培育了2家体育旅游公司。”
    此外,宁海还开展了多项体育赛事,近年来,宁海承办了全国及亚洲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全国户外运动大赛、全国攀岩大赛、全国定向运动大赛、全国露营大会和世界行走日等一批大型体育赛事,将运动休闲融入体育赛事,丰富了参与者的体验。
    娄黛敏感慨地说,宁海的体育格局逐步完善,产业蓬勃发展,理念持续发酵,运动休闲蔚然成风,已成为宁海人的一大时尚追求。

(李雪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