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肃反——“绿色通道”护卫中国体育

    2013年9月,我从国家队医务管理处的岗位退居二线,在这个岗位上我工作了10年,和我一起退下来的还有老处长孙贵先。我们把多年的工作经验精心整理成册并标注重点,放心地把备战里约奥运会的工作交给了有学识、有活力的年轻人。回首走过的道路,为运动员做好服务是我最大的愿望,能够为体育梦、中国梦的实现尽到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是自己“有位必须有为”的担当。
    大家觉得我们能够整合北京乃至全国的优质医疗资源,把各学科著名的专家凝聚起来,为体育服务、为运动员服务是件特别了不起的事。而于我们来说,这个设想的起初却源于2003年非典期间,由总局杨树安副局长领队,科教司牵头到北京及周边各国家队训练基地部署督导非典防治工作。通过那一次深入的接触,我们发现,国家队在医疗服务保障方面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队医们医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各自为战,遇到难以解决的伤病,只好带队员到医院排队挂号就诊。队医多为外聘人员,在京人生地不熟,经常跑上几天也不能解决运动员的伤病问题。国家队的医疗服务水平和保障体系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当时我们就想,有没有可能让“大医院”的“大专家”为我们运动员提供专门的医疗支持? 2004年备战雅典奥运会期间, 我们全面展开对国家队医疗现状的调研,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出构建“国家队三级医疗服务保障体系”的设想,即建立国家队运动员指定医院,组建医疗专家组,充实一线队医队伍。
    2006年5月,我们通过对国家队现状分析和运动员的医疗需求了解,通过反复沟通协商,与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和积水潭医院四家著名三甲医院初步达成运动员医疗服务合作意向。当时我们和其中几家医院真是从来没有过接触,是体育人的情结让我们去直面医院医务处负责人,详细介绍国家队医疗服务合作项目,伤病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国家队迫不及待的医疗需求以及奥运争光的重大意义。在我们拜访全国医疗综合水平排位第一的协和医院时,医务处朱处长给了我们很大支持。她说,为北京奥运会作贡献,协和一定会出力。当我们准备首批确定这四家医院的时候,解放军301医院通过体育总局刘鹏局长表示愿意为国家队医疗服务作出贡献,最权威的军队医院也能参与之中,让我们精神为之一振!至此,五家医院成为首批国家队运动员指定医院,为运动员就诊开通绿色通道,被刘鹏局长称赞为:国家队医疗保障历史性突破。
    指定医院具有全国重点科室的专业优势,全国最强学科、最强专业的50名专家队伍所形成的强大的医疗专家团队在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发挥了巨大的功效。
    2007年7月,女曲主力队员任烨在比赛中导致膝关节前交叉断裂,通过绿色通道由积水潭医院冯华主任第一时间为其成功手术。术后,香港理工杨慧博士和冯华主任一起为其量身订制各阶段康复训练计划,全程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3个月后任烨重返训练场,术后6个月时任烨因其在世界杯赛场上的优异表现荣获最佳球员的称号。2008年5月,一个运动员发生气胸时,协和医院医务处在住院病床爆满的情况下积极协调,安排专家给予有效的治疗,后来该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中获得金牌。运动员就诊绿色通道让中国体育的医疗服务保障迈上了全新台阶。
    这些年,在外界看来,我和我的领导、同事们做了很多,但我记住的更多是因这个岗位而来的感动,我被专家们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医德深深感动。北医三院著名专家曲绵域、田得祥教授,从年轻时就从三院骑自行车到国家队出诊,如今年逾八十的田大夫仍每周出诊并经常下队服务。北京朝阳医院妇科主任迟闺珠在爱人手术后还插着尿管的时候就随我下队巡诊了。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专家从手术台下来,就匆匆到国家队为队员会诊,记不清有多少次专家们牺牲休息时间到京外各训练基地巡诊。为运动员伤病早日康复搭建平台,专家和队医们都这样无私工作,我唯有感动并更好地为我们的专家和运动员做好服务。多年的合作,我和大家形成了亲人式的相处方式,专家和医院的领导们都说,“李老师,咱现在都是把公事当做家里的事在做,您就放心吧”。是啊,当这么多可爱的人都把我们运动员的健康当成自己的健康,把运动员的生命当成自己生命的时候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十年来,医疗保障的关口前移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运动员的运动生命,并为他们未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人生做好保障。从2004年雅典奥运到目前正在备战的里约奥运会,国家队运动员从发现伤病到初步确诊只需要三天时间即可以得到著名专家的精心诊治,重大疑难伤病的全国性专家会诊也实现了规范、便捷、有效的流程,国家队运动员就诊“绿色通道”成功实现了为运动员健康保驾护航、为中国体育护卫的效应。
    (作者为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原国家队医务管理处副处长)

(李肃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