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十二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成效显著

 国家“十二五”规划已圆满收官。过去5年,广东省各级体育部门在贯彻实施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至2015年)》过程中成效显著,还在绿道网建设、体育社会组织培育、科学健身指导等方面先试先行,做出了许多全国领先、具有广东特色的全民健身亮点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增强了百姓的幸福感。
    广东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何帆告诉记者,广东《实施计划》实施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全民健身活动更加广泛深入。2015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72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7.2%。2011年以来,各地每年均按照省体育局的部署,积极举办体育节、全民健身日和南粤幸福活动周等主题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并定期举办体育大会、农民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统计结果显示:2011至2015年,21个地市、119个县区、1586个镇街都定期举办综合性运动会。全省每年举办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与竞赛达5000多项次,参与人数超过4000万人次。同时组团参加各类全国性综合运动会成绩突出。
    二是公共体育设施改善明显。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由“十一五”末期的1.91平方米,增至2.01平方米;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广东各类体育场地设施数量为146719个,比“十一五”新增56719个,增幅为63.02%,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为13.78个;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取得明显进展,开放数达2954个,占比为88.4%;2011年以来,持续加大农村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连续四年把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重要工作推动实施,省体育局目前累计投入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扶持资金2.22亿元,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实事工程建设任务;绿道网建设效果显著,目前全省总共建成绿道10976公里,省市两级绿道有机衔接的网络系统在全省初步构建完成,绿道已成为全国体育休闲健身设施建设的标杆;推动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大力推广珠海创新作法,截至2015年,全省累计投入6.1亿元建成社区体育公园367个。
    三是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体育社会组织数量增长、覆盖率提高,法人类体育社会组织数量由“十一五”末期1374个增至2938个,全省建有国家、省、市三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数量超过500个,90%以上的乡镇和100%的街道依托乡镇或街道文体工作站建有体育组织,80%以上的行政村和100%城市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全民健身晨晚练点数量增至40000个,广东安排省级体彩公益金780万元,对39个省级体育社团开展业务活动给予扶持,并引导省级公共体育场馆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省级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和活动开展。
    四是健身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广东目前注册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23028人,总量和国家级人数均位居全国前列,平均每万人拥有22名社体指导员。初步建成省、市、县三级社体指导员协会组织网。成立广东省社体指导员协会1个,16个地市级和49个县区均成立社体指导员协会,全省建成依托乡镇、街道文化站的社体指导员服务站达到1223个,建立依托于广场、社区的社体指导员服务点达8655个,上岗社体指导员达58605人,还推动农村文体协管员制度建设,在全省各行政村配备19498名农村文体协管员。
    五是公共体育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全省21个地市全部建成配有测试设备,有专兼职人员和专项经费的国民体质监测站22个,常年开展测试工作,每年接受体质测试人数超过20万人,累计投入省级体彩公益金逾2000万元,建立国民体质监测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公布国民体质测定结果,开展体质测试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建设活动,此外还建有健身气功站点468个。
    同时,健身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各地普遍将全民健身纳入地方民生工程统筹安排,全部实现了“三纳入”,即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健身休闲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何帆表示,“十三五”时期,广东全民健身工作将以增强人民体质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为重点,加快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促进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形成符合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广东需求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黄心豪)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