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行时 全国人大代表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
“如果体育老师因病、因事请假,导致一节体育课没上,我就会接到家长、学生的电话,他们会对此提出质疑。”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黑河小学校长费聿玲亲身感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变化。不上体育课,放在过去应该算是一件“小事”,甚至是一些不喜欢体育课的孩子们的“幸事”,如今已成为需要直接与校长沟通的“大事”了。费聿玲说,随着“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实施以及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开展等,家长和全社会加深了对体育的认识,家长们对于体育课安全的担心也慢慢减少。现在学生们很喜欢体育,而从每年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看,学生的体质有了提升,学校也已经形成了浓厚的运动氛围。
校园足球助力学校体育开展
身为球迷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吴正宪,一直十分关注校园足球的开展。去年“两会”期间,她提出校园足球的开展面临缺少师资和场地的问题,并给出了多项建议。一年来,她在北京地区进行了相关调研,她看到了北京在校园足球开展方面的改变与进步。吴正宪介绍说,北京成立了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校园足球协会,研制了北京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导手册等,让校园足球开展在制度和课程方面有了保证。去年累计培训体育教师600余人次,提升了师资水平。而在经费投入方面,北京市财政投入了4000万专项资金发展全市200多所足球特色校。与此同时,积极探索与高校、社会力量合作,建立起了发展体系,解决了诸多问题。
吴正宪说:“校园足球的开展不是单纯的足球项目进校园,而是通过足球活动的开展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参与足球项目的过程中,孩子们拥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拼搏向上的精神等。”
举全社会之力营造运动氛围
“少年强则国运强,少年康则民族盛。”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男子举重队总教练陈文斌感慨地说。近几年,陈文斌一直十分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今年,他带来了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的建议。他说,青少年体质健康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强盛的关键。
陈文斌建议,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一套科学有效、可实施、可跟踪、可精确评估、并配有奖惩制度的锻炼标准;加快培养高水平体育教师,争取在5到8年内将体育教师缺口补齐,加快现有体育教师再培训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及时交流、报道各地校园体育开展先进经验;最大限度发挥我国竞技体育优势,引导优秀专业运动员和教练员投入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发挥其正面引导作用;加快体育场馆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新建适合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场馆,并免费开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