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超乎想象” 青少年体育前景看好

2015年4月,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联合会成立。“我们的组织里有房地产公司、广东服装公司以及好家庭、智美等企业,此外还有幼儿园、学校。现在直升机公司也想要加入,我们觉得很奇怪。他们想要做航空方面的青少年培训。他们认为青少年这块牌子太大,吸引力太大,能做的事情太多。”广东省体育局副局长高敬萍讲述着她所感受到的青少年体育这块“金字招牌”带来的无限发展前景。在今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力量,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成为与会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高敬萍介绍说,率先在全国成立起来的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联合会,目前拥有各类体校、青少年俱乐部、企业等113个会员单位并逐步扩大规模。以此为平台,举办了首届青少年体育嘉年华,约2000名青少年参加了活动,项目充满活力趣味,参与人群热情高涨。作为全国首个省级青少年社会团体组织,该联合会的核心任务是面向全社会,以服务为宗旨,以开展活动为主要手段,推进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体育产业同步发展。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发展潜力大。青少年体育借势发展,也将大有可为。“社会组织带来的一系列效应是我们原本想不到的。广东体育产业‘十三五’时期提出要达到9500亿,青少年体育带动的产业链很大。”高敬萍很感慨。
    当前,联合会正着力搭建平台,整合和盘活社会各界资源。承接政府下放的职能,发挥市场作用,提供适应青少年需求、丰富多样的活动和服务,最终达到政府、群众、商家三赢的局面。同时着力发展会员,提升档次,提高联合会的生命力和活跃度。高敬萍说,全广东省1000多万中小学生的庞大群体将是联合会大力发展的会员对象,享受免费入会及优先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资格的权利。传统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也将逐渐成为会员单位,并优先获得承办、参加比赛和活动的资格,享受会员单位的各种优惠政策。多家媒体单位、企业,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已经加入或有意向加入联合会。“为适应当前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高涨、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日益增加,联合会将着力培育市场,作为商业和公益之间的纽带,让两者相得益彰。”高敬萍说。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中心开发部部长丁祥华也对青少年体育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丁祥华说,对于发展青少年体育工作,登山协会做了很多尝试。一种是公益性的发展道路,一种是产业化、市场性的发展道路。公益性体现在通过协会建立平台来提供多种服务,产业化发展则更多地交给社会去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丁祥华透露,不久前协会召开的有关青少年户外教育的会议,共有180人与会,其中70%以上的与会代表都是来自基层的社会运营机构。“登山夏令营我们做了30年,攀岩做了7年。社会参与热情很高,我们大有可为。”丁祥华认为,目前北京、上海在体教结合方面摸索出了较好的体制、机制协同发展的模式,用体制、机制撬动发展资源是关键。
    市场大了、机制活力、资源广了,自然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对此,多年从事青少年体育发展研究的广州体育学院裴立新教授认为,政府应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在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方面,要在政策和制度上予以支持和保障。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十分重要,政府应营造公平的竞争平台,让各级各类社会组织通过竞争获得机会,进而更好地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