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 努力为建设体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009年田径中心经过多次研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充分认识田径项目自身的特点、社会属性和在体育中的地位与价值,从建设体育强国的高度,以突破创新的思维思考和构建田径的发展之路,制订了新的十年规划,调整了战略布局,理清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多年来,田径项目高度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国田径运动员在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等大型赛事上斩获佳绩。
     搭建“两个平台”,紧握“四个抓手”。搭建“两个平台”,即建设田径单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成立全国田径业余训练大联盟。
     以“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为指导方针,坚持“领导重视、有教练员、有苗子”的基本条件,经过省市初选、组织专家评估、苗子测试、骨龄检查、综合考察等环节,上个奥运周期共建立了130个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013年经过重新评估和命名,截至目前共创建了涵盖走、跑、跳、投四大项群的基地133个,分布在全国26个省区市。大规模的基地创建工作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后备人才的迅速增加。据2016年各基地统计,相关单项在训人数达到了3468人。几年来各省田径队运动员注册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今年总人数达到了10650人。注册运动员中16-19岁青少年为7517人,占注册运动员总人数的70.58%。
     2014年4月成立了全国田径业余训练大联盟。目前全国田径业余训练大联盟成员单位达到332个,其中不少成员单位都是各地的重点中小学。去年分南、北区举办的全国体育传统校田径联赛共有28个省区市、121所学校、1400多名初高中学生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四个抓手”即体教结合、竞赛、训练营及教练员培训。多年来一直坚持与全国中学生体协联合主办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联合承办全国体育传统校田径联赛。与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联合开展少儿趣味田径培训活动,以及研制和修订《田径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等。举办中学生锦标赛、传统校比赛、后备人才基地对抗赛等,并组队参加国际和国内高水平比赛。每年分别举办各个单项的后备人才训练营。同时结合训练营内容,聘请相关专家、国家队教练等对参加训练营的教练员进行培训,开展业务交流与研讨。
    实施高原开发计划,发掘耐力项目优秀后备人才。高原开发计划于2010年启动,目前共有9个省区市参与。这项计划的实施,使得这些地区世居高原的青少年参加竞走、中长跑等耐力项目训练的人数迅速增加。目前,9个地区竞走、中长跑两个项目在训青少年人数超过3500人。多年来坚持定期将西藏中长跑队送到非洲训练,打造一支特殊军团。
     建立国少队和青少年训练基地,逐步完善重点项目人才梯队建设,加强青少年训练工作。2011年开始建立竞走国少队,经过几年的努力,训练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涌现了一批优秀苗子,大大增加了竞走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厚度。这些年,8支国少队共向省级以上专业队输送运动员134名,其中有25名直接进入国青队或国家队训练。去年又建立了投掷男、女8个项目的国少队,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国少队项目和人员覆盖面。去年在江苏如皋市建立了首个青少年田径训练基地。
     建立网络联系平台加强沟通,组织专家团队对基地建设、训练营进行督导、检查和指导。从2009年开始,与各单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命名同步展开,开发建立网上联络系统、组织由高水平教练员和相关专业学者组成的专家团队,与各基地保持直接沟通与联络,并及时选派专家、知名教练员检查指导。
     积极推广少儿趣味田径,培养青少年兴趣,发展田径基本技术、技能。截至目前,已培训少儿趣味田径指导员300余名,全国共有少儿趣味田径实验学校1200余所,参与学生人数超过50万人。结合校园田径,特别是少儿趣味田径的推广,2014年制订并公布了《少年儿童田径竞赛指导意见(试行)》。与此同时,研究制定了《田径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