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宣传司司长涂晓东谈文化建设激发活力


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涂晓东

  体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体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文化建设工作中提出促进以运动项目文化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建设,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涂晓东。
     记者:为什么要加强运动项目文化建设?
     涂晓东:运动项目文化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项目文化的传播和引领,是运动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2015年,总局将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作为体育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进行推进,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通知》。提出要开展以运动项目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建设,要求各部门和各单位领导班子定期研究运动项目文化工作,进一步转变运动项目发展和办赛思路,在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成绩的同时,注重运动项目文化的打造,挖掘运动项目文化和历史,弘扬中华体育精神。通过不断丰富、完善运动项目文化,塑造完整丰满的运动项目形象,提升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使运动项目发展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
     记者:如何加强运动项目文化建设?
     涂晓东: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挖掘运动项目多年来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运动项目文化特点,挖掘运动项目文化内涵,对运动项目特色、组织文化和团队精神等进行总结提炼,形成运动项目特有的项目文化精神和文化符号。通过宣传推广工作,讲述运动项目文化故事,不断让运动项目文化发扬光大,汇聚成促进体育发展的社会正能量。
     记者:如何理解运动项目文化与运动项目竞技之间的关系?
     涂晓东:运动项目文化蕴含在运动和竞赛之中,各类赛事是集中展示运动项目文化的舞台。在国内举行的综合性赛事和单项比赛,不仅是竞技体育实力的展示平台,也是体育文化重要的推广平台。要以举办赛事为抓手,推广运动项目文化,普及运动项目知识,展示运动项目人文内涵。同时打造并推出体育明星,积极开展公益活动,树立运动员和运动项目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成为青少年的偶像和榜样,通过优秀运动员的明星效益,推广运动项目文化。
     记者:伴随足球和篮球职业赛事的发展,球迷数量庞大,影响力日增,也发生过一些激烈的球迷行为。该如何加强球迷文化建设?
     涂晓东:球迷文化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职业体育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球迷和运动项目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球迷文化对于项目的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由于球迷群体得到快速发展和壮大,球迷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已经无法被忽视。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球迷文化,对于形成“健康、文明、热情、特色”的看台文化,进一步稳定职业比赛市场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构建球迷文化,应以球迷为核心,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来进行。加强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建设的同时,组织制度建设也亟待跟上。同时,媒体的力量不可忽视。
     记者:历史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加强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看待其发展历史?
     涂晓东:运动项目的成长史也是运动项目文化的发展史。挖掘、总结运动项目的发展历史沿革,做好运动项目历史资料留存工作,是建设运动项目文化的主要任务和手段。运动项目的历史资料留存工作是每个运动项目发展的文化根基,也是运动项目发展的基石。要做好重大赛事和活动的资料留存、整理和存档,建立运动项目纸质档案或电子档案。收集、整理运动项目历史资料(文献、照片、实物),对现存的照片、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如条件成熟,可建立博物馆(或荣誉室),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做线上博物馆,将运动项目文化进行传承和推广,使博物馆(或荣誉室)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活动基地。
     记者:如何传承并加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文化?
     涂晓东:中华文化灿烂多姿,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重视并弘扬优秀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促进优秀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是促进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优秀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加强中国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传承优秀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对运动项目传承人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通过举办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对外交流,使中国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能够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在国际上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积极推动优秀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