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笔耕今生无悔致永远的“鬼才”邱镇祁

  5月3日早晨,本报已经退休多年的老记者邱镇祁因病去世。5月7日下午,各界人士在广州殡仪馆为邱镇祁送行。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和中国体育报编辑部的代表也专程前往送别。告别厅内摆满的鲜花寄托哀思。在许多人眼中,他并没走远,“体育报人应该正直做事”、“体育记者一定要亲临现场,采访最鲜活的东西”、“多看书,能吃苦,切勿迟到”……这些教诲仍在耳边回荡。
  邱镇祁1942年2月7日生于广东顺德,1965年从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进入当时的体育报工作,长期从事中国体育新闻一线报道,撰写了大量影响业界的新闻。他采访过第2届到第9届全运会、第9届到第11届亚运会、1992年和1996年两届奥运会,获得了众多中国体育新闻报道奖。在中国体育新闻史上最突出的贡献莫过于他所提出的“志行风格”,使之成为长久影响中国体育界的正能量。他呼吁在广州举办首届女足世界杯,倡导评选千名国家级优秀体育教师,这些都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的佳话。退休后,邱镇祁仍为广东日之泉足球俱乐部、深圳上清饮俱乐部和广东五人制足球的发展贡献光和热。
  邱镇祁人格魅力令人难忘。他在中国体育报从业近四十年,手中那支神来之笔写出不计其数的好文章。其不畏权贵、不分场合、无视荣辱、遇事直面本质的风格令人赞叹不已。他不喜欢晚辈称他“邱老师”或“老邱”,更习惯被人叫“小邱”。他说,要保持心态永远年轻,永葆激情。2004年,他曾告诫年轻记者切忌浮躁,要深入运动队、深入基层,抓第一手材料。他与容志行能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是他天天到运动队“泡”出来的,训练、吃饭,甚至睡觉都在一起,容志行的人品、球品和球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少“故事”和“猛料”往往是在吃饭、闲聊中获取的。
  邱镇祁直率、讲原则。作为广东省体育记协时任负责人,他每次组织记者出外采访,不让班车等待迟到的记者,他说记者采访不能不守时。
  邱镇祁博览群书,记忆力超强,能背诵许多经典名著的精彩段落,对古今中外的趣闻轶事如数家珍,也能将数十年前发生的芝麻小事点滴不漏地复述。他为人粗率与任性,为文细腻与雄奇,反差之大,如此谓之“鬼才”。
  邱镇祁一生清贫,敬业。正如他在《百名中国体育记者自述》一书中以《清贫笔耕今生无悔》评价自己一样,义无反顾地走自己的路。他的儿子邱晓航说:“我从小就看我爸经常外出采访、写稿,条件好时用传真机,有时用打电话的方式给北京的编辑部发稿,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过去。上世纪90年代,广州和深圳当地媒体高薪邀请他担任媒体高管,他一一婉拒,他说他一生只钟爱体育报,不会在其他媒体任职。”长期用笔写稿,练就了邱镇祁的隽永书法,他是广东记者圈内有名的“书法家”。
  邱镇祁文人傲骨。去世前,他依旧住在老体委大院的旧宿舍,依旧坚持每天上下8楼。
  望着邱镇祁2011年参与编著的《志高远行天下》一书中的赠言:“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他的谆谆教诲和音容笑貌仍旧萦绕在脑海……
  小邱,一路走好,在天堂上继续潇洒!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