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对话》:袁伟民郎平里约之后话女排

  巅峰之后,路在何方?
    中国体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都不可取。将郎平执教中国女排的成功,简单归之于“女排精神”的产物、冲破旧体制的产物、市场经济的产物、个人魅力的产物,都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袁伟民说,在他看来,郎平的“大国家队”理念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一面,因为她接手时的国家队备战里约奥运会仅剩三年,不得不采取特殊手段。国家队队员来自各省市,从目前中国排球运动的实际出发,如果长期采取大国家队集训,大面积抽调省市骨干队员,必然影响地方队、俱乐部队的训练和发展,如果全国联赛或者深化改革后的职业联赛还需为国家队每年完成各种比赛任务让路,那么必然不利于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也不利于排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几十年来,美国女排始终保持名列世界前茅的水平,上下起伏不大,缘于她们扎根于校园排球,人才辈出,许多大学设有奖学金吸引着广大青少年参与到排球运动中来。意大利、土耳其等国,国家排球队水平并非始终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但他们成熟的职业排球联赛,吸引全世界一流高手云集,有力推动当地排球运动开展,一个小城就有100多支排球队。郎导介绍朱婷加盟的瓦基弗银行队是目前世界职业排坛水平最高的俱乐部队之一,土耳其职业联赛被誉为“排坛NBA”。商业化动力机制给职业联赛注入了强心剂,使排球运动和排球产业相得益彰蓬勃发展。在欧美不少国家,排球运动真正成为了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快乐运动。
    光芒之下,中国排球需要冷静的思考。
    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冠算起,35年间9次赢得世界冠军,女排精神一次次振奋国人之心,已经形成了由几代人构成的、具有“女排情节”的庞大群众基础。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为什么我国参与打排球的专业、业余运动员不见增长反而日趋衰减?为什么现在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参与校园排球的人数比例,甚至低于五六十年代?为什么中国女子排球是世界水平,而职业排球联赛却至今难产?中国排球市场化、商业化的程度为什么还逊于中国足球、中国篮球?……
    35年女排路,时起时伏,有成有败,究其原因:成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脱颖而出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女排姑娘及其教练;失败,其根本原因则是至今还没有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真正有利于推动排球运动和排球产业良性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从而一再错失本可以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机遇。
    严峻现实,呼唤改革。校园排球、职业联赛是迈向巅峰的塔座基石,尽快改变大球小众、精英排球的现状,顺应排球发展规律大胆改革,才能真正抓住机遇推动中国排球健康持续发展。
    巅峰之后,中国排球路在何方?亟须我们广开言路,深入探究,找准雄踞巅峰的根基。让排球这项非常适合中国文化、中国人种的运动,在国民中真正得到普及和提高,从精神到物质全面享受排球运动的快乐。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