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办学模式 山东省县级体校“根”深“叶”茂

  从全市只有4所县级体校发展到12个县全部恢复、建设了新体校,开展训练项目从7个增加到16个,在训人数从不到300人,发展到900多人。这是2016年山东省实施县级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改革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临沂市积极推行县体校改革取得的亮眼成绩。

    日前,山东省体育局召开了县级体校办学模式改革现场会,17个市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负责人齐聚临沂,现场观摩了兰山区、平邑县、沂南县3个县级体校的特色办学情况。

尊重基层首创  做好顶层设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山东省体育局副局长隋拥军说,县级体校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所在,是竞技体育的“根”。山东省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一条重要的优势就在于,抓住了基层体校建设。但随着社会的改革发展,传统县级体校正面临着发展困境。部分县级教育、体育部门积极解放思想,发扬首创精神,加强教体结合,探索创新了教育部门负责体校文化教学、体育部门依托普通中小学举办体校等新路子,取得了互利双赢的积极成效。

    2016年,山东省体育局和教育厅经过联合调研试点和论证研究,印发了《关于改革县级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的实施方案》,确定将这些基层首创经验上升为全省性政策,在全省实施县级体校办学模式改革,提出以“体教结合”为核心,按照“一年试点、三年铺开、五年评估”的进度,在“十三五”时期,实现“县县有新型体校”的目标。

    山东省体育局局长李政认为,要实现县级体校的全面复兴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体教融合”的改革之路。实施好这次改革,对山东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山东竞技体育的“金字塔”将拥有更加厚实的塔基,山东竞技体育将拥有“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美好局面。

“1+N”、“两集中” 因地制宜改革创新

    “1所体校+N个训练基地”,这是临沂市兰山区体校采取的新办学模式。兰山区把体育中学建在场馆设施完备的区全民健身中心,并在原有的20所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中,遴选出8个中小学训练基地。平时,训练基地各自开展教学训练工作;周末或寒暑假期间,运动员到区体育中学进行集中封闭训练。

    将传统的“三集中”体校转型为“两集中”,平邑县体校将文化教学工作交给优质中小学,有效解决了体校文化课薄弱的问题,补齐了短板。

    沂南县在原有体教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结合范围,打破了划片招生限制,体校面向全县招收发展潜力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苗子,并在重点学校建立学籍,一方面提高成材率和输送率,另一方面解除学生及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新增加了足球、举重、跆拳道、柔道等项目,启动了“一场两馆”规划建设。

    济南市体育局局长高立文认为,三种模式各具特色,临沂经验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

拿出最优质的资源 体教深度融合

    临沂市体育局局长刘艳芬说,临沂市县级体校改革之所以能够打开良好的局面,与省里的正确指导和市委、市政府高度的重视密不可分。临沂市专门成立由政府分管同志牵头,教育、体育、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参与的体校办学工作领导小组。临沂市教育局把县级体校改革工作纳入年度督导考核范围,各县区教育部门都将本地最好的学校确定为合作办学对象,将优质的教育资源与体校共享;体校又发挥师资、场馆器材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学校体育开展,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局面。

    山东省体育局青少处处长孙铁卫说,为了提高县级体校改革的积极性,山东省体育局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政策,新型县级体校可以申报“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获批后由省级财政与国家体育总局按照1比1的比例配套投入扶持经费;可以申报“省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基地”,纳入省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基地年度扶持经费资助范围;新建体校最高将给予400万元的扶持性启动资金,等等。

    山东省教育厅体艺卫处副处长赵复兴说,作为新型体校的共建者,就是要拿出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全方位支持体校的发展,与体育部门优势互补,共同凝聚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强大合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