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访谈肖俊:走贵州特色体育发展之路

    得益于全运改革将群众体育项目纳入十三运,创全运参赛人数历史新高的贵州省代表团草根明星不断涌现、跨界跨项初见成效,这也是贵州体育走特色发展之路带来的成果。
    总书记接见“双先”代表时的重要讲话,贵州代表团已认真学习。“本届全运会让人印象深刻,也让广大体育爱好者领略了体育领域深化改革的速度和力度。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8月27日接见‘双先’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贵州同步小康战略布局中去谋划,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本届全运会贵州省共有99名竞技选手、92名群体选手参加决赛,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通过全省选拔和直接组队的方式,参加了轮滑、乒乓球、气排球、笼式足球等18个群众项目比赛。“通过参与群众比赛项目,贵州涌现了许多草根明星、民间高手,比如15岁围棋小将方若曦为贵州夺得全运会历史上首枚围棋比赛金牌。跨界跨向选材也初见成效,通过跨省区组队强强联手,实现了1加1大于2的效果。在28日男子轻量级四人单桨无舵手比赛中,贵州选手李小雄与山东和浙江选手联合组艇,拿下开赛后贵州队首金。”
    近年来,贵州体育工作锐意改革创新,积极开拓进取,不断跟上兄弟省区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步伐,跟上贵州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和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步伐,为健康中国建设积极贡献贵州体育的力量。“在群众体育方面我们补短板、加长板,切实加大场地建设,用好存量、扩大增量,同时大力支持各地运动协会兴办赛事。”肖俊告诉记者,截至2016年底,贵州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0.81平方米,非标场地面积人均达到1.17平方米。2017上半年,重点打造“贵州动起来”系列活动、“多彩贵州”自行车联赛、新年登高、全民健身日、龙舟赛、广场健身操等各类体育赛事活动550多场(次),参与活动近551万人次,相关产业规模11.17亿元。
    贵州地处祖国的西南,超过92%的地貌是山地丘陵,占到全国总量的60%。如何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符合贵州体育发展特色的道路?这是贵州体育改革的重要命题。“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提出,贵州要走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的发展道路。如何实现后发赶超,是我们近两年来的主要研究课题。结合贵州实际,我们提出走山地户外运动大省的道路、努力打造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这一符合贵州体育发展特色的目标。”在群众体育方面,贵州提出落实好“六边工程”,建立覆盖面广、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全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打造特色的全民健身新格局,更好地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在竞技体育方面,大力弘扬“勤于学习、善于创新、勇于拼搏、敢于胜利”的贵州体育精神以及“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恶补短板,拉升长板,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切实发出贵州体育好声音,传播贵州体育正能量。在体育产业方面,贵州正充分发挥富集的民族特色和山地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体育与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大旅游深度融合,重点围绕100个生态体育公园、100个汽车露营基地和100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做文章,加快体育旅游综合体、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步伐,把贵州打造成知名的体育旅游示范区。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