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印象:要用心感受平昌冬奥会的温度
平昌冬奥会赛程过半,韩国KBS电视台做了一项有趣的统计——谁是本届冬奥会期间曝光率最高的韩国人?崔兴镇!平昌冬奥组委会气象服务团队负责人。
权且不论这项统计有多少戏谑调侃成分,至少说明韩国媒体同行对平昌当地天气的关注。
来平昌之前,记者就对当地寒冷的天气形势略有耳闻,亲身经历了零下20摄氏度在露天体育场4小时的开幕式以及雪场的风吹雪、能够轻易掀翻媒体工作间顶棚的大风之后,对冬天的平昌更是有了切身的感受。但时间久了,也就不觉得是问题,白天太阳高挂的时候甚至可以敞开外衣,晚上媒体村地暖偏热,还要偶尔开窗降温。
除了能用身体感受到的温度,更让记者印象深刻的,其实是要用心感受的温度。
在平昌奥林匹克公园,韩国最大的电信厂商KT搭建的展示厅,一句话颇为醒目:有温度的科技。的确,相比于平日里接触大都冷冰冰的科技,在平昌这届科技感十足的冬奥会,不少科技都是有温度的。
平昌火车站和奥林匹克中心架设的冬奥会吉祥物白虎机器人,可以用包括韩文、日文、中文、英文、法语、阿拉伯语等在内的多国语言向游客介绍冬奥会的特色;主新闻中心的“网红”扫地机器人不但把地扫得一尘不染,而且还可以利用专门的摄像头识别人体,避免与其发生碰撞;开幕式中让人印象深刻的1218台无人机表演,除了在开幕式当天组成了奥运五环的形状外,这几天还尝试了“GO 2018(加油2018)”“WORLD PEACE(世界和平)”等字样。
温度同样也体现在细节上:搭载运动员、官员、记者的班车,全都配备了热水、洗手液、洗手池,细心的韩国人甚至因为担心有人感冒打喷嚏,不少坐椅前方都摆放了手纸;赛场周边近百个临时公共卫生间也都装有空调设备,避免方便时气温过低的“不方便”;春节期间,不少志愿者甚至会向中国记者道一声“Happy lunar new year(农历新年快乐)”。
对于平昌冬奥会,吐槽的不少,唱衰的不少,但在负面的声音、情绪背后,我们也应该发现平昌的温度、平昌的细节,平昌值得四年后的北京冬奥会学习、借鉴的方面。但愿2022年,所有来中国的冬奥客人,都能感受到北京冬日里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