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及推广需规范化

  4月12日,为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民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来自各省民委的相关业务处负责人,及各民族大学专家学者近30人汇聚江苏高邮市召开新时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座谈会。会议围绕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等展开激烈讨论。
    据悉,近日出台的《意见》,是时隔12年后国家层面再次出台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意见》中要求顺应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繁荣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健康事业发展。与会人员认为《意见》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指明了发展道路和方向。
    在谈到实施少数民族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时,湖北省民宗委文宣处调研员郭用德、贵州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陈强认为建设专业的裁判队伍是关键,裁判的缺乏或不专业直接影响赛事效果,也会打击参赛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发展,应该尽快完善补充裁判培训考核机制,建立裁判等级制度。
    武汉商学院体育学院院长夏云建、北京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秘书长王薇都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规范化标准化表示了关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区域性封闭性较强,具有原生态性、自然和谐性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大众化发展。所以应该精选出一些可普及推广的体育项目,对其进行社会化改造,从器材、场地、规则等方面逐一标准化规范化,以适应赛事需求。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