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利:拼搏奋战在身体极限之上的斗士

  “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这是电影《摔跤吧!爸爸》插曲中的一句歌词。现实生活中的摔跤运动员,正是经历了千万次被摔倒的疼痛,汗水与泪水混合的磨砺,挑战极限战胜恐惧的拼搏,最终绽放荣光。

  男子古典跤最大级别全运会三连冠得主刘德利,曾被医生告知再不离开摔跤场可能会瘫痪,却在37岁“高龄”时仍奋斗在摔跤场上。疼痛和伤病是他的勋章,而幸福是奋斗带给他的模样。

  曾经抵触 “叛逃”摔跤

  刘德利1980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密山市裴德镇东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家人住在羊圈改成的一间泥草房里。那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家里有间砖瓦房,这样冬天夜里就不会再被冻醒。

  继承了父亲身材高大的优势,12岁时刘德利身高已有1.68米,在学校运动会上他被体校教练选中打篮球。但因家庭条件负担不起,一年半后他便辍学了。“连一分两分钱都得省,父亲虽然说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上学,但我想了想,自己还有个弟弟……”辍学后回家务农了几年,锄地、放牛,跟着父亲去挖管道、扛木头。那时的刘德利饭量惊人,一顿饭至少要吃三碗,但还总觉得特别饿。“我18岁时身高已经2.02米,体重100公斤,长期干农活让我身体强壮有力。有一次家里的农用车陷入泥淖,我和父亲硬是直接抬了出来。”

  后来,在乡镇的拔河比赛上,刘德利又一次被当地体校发掘。这一次体校承诺负担他的吃穿,并很快把他送到省重竞技球类训练中心篮球二队集训。但刘德利慢慢发现自己不是很适合打篮球,因为他买不到52码的鞋子。“去省体工队后感觉和别人差距挺大的,毕竟中间荒废了好几年。但农村孩子就是能吃苦,清晨6点出操,我4点就起来练,为的就是弥补天赋的不足。”

  2000年,刘德利的体育生涯发生重大转折。一天在篮球场观赛的体工队队长张力军发现刘德利很强壮,就找来摔跤队教练王长生,王长生一眼就相中了刘德利。要知道,黑龙江省古典式摔跤成绩一直不错,王长生认为刘德利是个能培养出来的好苗子。这是因为刘德利个子高、有劲儿,在古典跤最大级别130公斤级中,其他选手相对较胖的前提下,刘德利能以高打低,具有一定的优势。

  从篮球转到摔跤,这个转变一开始遭到刘德利的抵触,甚至是“叛逃”。“一开始我不愿意练,觉得摔跤太野蛮了。为了不练,我偷偷跑回家好几回,经常一个人跑回密山体校打篮球。”后来摔跤队教练给父亲写了一封信,父亲找刘德利恳谈了一次,终于说服了他。

  跤台17年 无怨无悔

  也许是命中注定的机缘,18岁才接触摔跤的刘德利有着过人的天赋。才练了两年,他就拿到了省运会冠军,并前往俄罗斯参加了两次国际邀请赛:一次拿了第三名,一次拿了冠军。开始他作为师兄任力的陪练进入国家队,到2003年正式成为国家队队员。

  不得不说,刘德利的摔跤生涯起步较晚,也囿于中国古典跤大级别在国际上的水平所限,他没有站上过奥运会的领奖台,最好成绩是北京奥运会获得的第8名。但在17年的摔跤生涯中,刘德利最引以为豪的是实现了全运会男子古典跤最大级别的三连冠,并取得了2006年亚运会第三名、2007年亚锦赛冠军、2010年亚运会亚军、2012年奥运会亚洲区选拔赛冠军等佳绩。

  这些成绩相比很多优势项目选手也许不算突出,但在中国古典跤大级别中已足够出色,更难得的是刘德利对摔跤无怨无悔的付出和坚持。

  刘德利的腰早年就受过伤,后期发展成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2006年医生已经建议他远离体育,否则有瘫痪风险。“走两三步就走不动,腰都是歪的。备战多哈亚运会时正是最严重的时候,我躺在床上动不了,教练让陪练队员把我扶起来穿衣服穿鞋,扎上两个护腰到了训练场地。站都站不起来,我就练习跪撑。当时我也委屈,边练边哭,腰特别疼,两条腿都是麻的。”有两个月的时间,刘德利腰疼得睡不着觉,可第二天还要训练,只能咬牙顶。

  每天循序渐进的康复练习,加上顽强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从拿不起杠铃杆到最后能硬拉起250公斤的重量。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时,刘德利的训练量更是达到了极限。“每堂训练课和6个陪练轮流摔,6分钟一组的车轮大战,每分钟摔1个人,中间不休息。这种车轮战一堂课要进行好几轮,每次训练课下来,我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流的汗水都有6公斤,全身透支,饭也不想吃,觉也睡不着,经常眼睁睁盯着天花板发呆。”

  备战十三运时,已经37岁的刘德利同样要顶住陈年的腰伤、手腕多处挫伤,以及几年前训练中不慎造成的软肋两侧骨折……强忍疼痛坚持训练,有时最基本的呼吸都会给他带来刺骨的疼痛。不能吃药止疼,只能咬着牙硬挺。即便这样,他还是打进了铜牌争夺战,最终以一个第五名结束了17年的摔跤运动员生涯。很多人会觉得三届跤王以一个第五名结束不够完美,但刘德利欣然接受。“如果人生只靠幸运而获得精彩,那终将是失败者。我扎扎实实付出了,我不后悔,我将用更多的努力创造赛场外的精彩。”

  摔跤学会为爱奋斗

  常年跟随队伍在外地训练比赛,刘德利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摔跤让他不得不与爱人、孩子分离,但却也让他学会为爱奋斗。

  刘德利与爱人结婚时,举办完婚礼的第二天就外出参赛了。爱人怀孕时,也只能独自照顾家里的一切,孕期产检刘德利也未能陪伴一次。“我记得当时医生和护士还猜疑她是未婚先孕,因为别人家孕妇都有丈夫陪伴。而她,每次都是一个人。”2012年3月,刘德利的女儿呱呱坠地,初为人父的喜悦,让他至今都记忆犹新。“我小心翼翼地抱着女儿,生怕动作大了、用力太重。看她在我臂弯中熟睡的样子,我幸福至极,几个小时的时间感觉稍纵即逝。”即便是女儿出生,刘德利也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陪伴她们,随后便是一如以往的道别,匆匆赶早班飞机回到集训营准备第二天的训练。

  每次和家人说“对不起”,刘德利得到的回答都是“放心吧,家里有我们,你好好训练,不用担心。”亲人的支持,给了他拼搏的动力。“每当遇到困难,我都告诉自己,当初选择了体育就一定要在奋斗的路上尽心尽力,就算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终会有圆梦的那一天,到时就能回馈她们为我的付出。”

  告别奋斗17年的运动员生涯,刘德利终于有了更多时间陪伴爱人和孩子,但他却依然放不下摔跤事业。“退役时也想过可以做点别的,但摔跤给了我一切,没有摔跤就没有我的今天。”虽然有行政、科室等更轻松的工作可以选择,但刘德利还是想与摔跤相伴,于是他回到摔跤场,在黑龙江省重竞技中心担任教练员。

  现在,刘德利有了更新的追求,那就是自己未完成的梦:“没能在国际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是最大的遗憾,也是我继续奋斗和前进的目标,我希望我的弟子能帮我完成。”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