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体教结合显成效体校招生不再难

  “招生选材对于很多地方的体校来说是个瓶颈问题,但是我们的招生工作没有难点。去年12月招生时,共有超过230名学生报名,共录取94人。半个月前,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新生测试,在70多个学生中录取了45人。”陕西渭南市体校校长费炜如是说。能够有如此底气,主要是源于渭南教育与体育两家的密切合作,多项举措的实施让体教融合更加“接地气”,也撬开了家长和学生们的心门。

体教融合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每年渭南市教育局和市体育局都会联合发文,通告渭南市体校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招生选材的具体细则。今年3月,市教育局和市体育局共同确立了31所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校,有力保障了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同时推进实施体育后备人才“5311工程”,即在每县建立五所小学、三所初中、一所高中、一所少体校作为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从去年12月开始开展的“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让渭南市体校的教练员们走进了7所中小学校,带动校园体育发展。不仅如此,体校教练员们还每周两次下到县一级的基层中小学校教授足球、垒球、快乐体操、武术、篮球、摔跤等项目,目前已有3万余名学生受益。
    最能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的还是体校对于运动员文化课的保障和输送渠道的畅通。
    2012年10月,为解决体校学生的文化教育和高新区学生的就学问题,同时充分利用体校设施资源,渭南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体校内建设市初级中学,并于2014年9月建成。体校的60名文化课教师纳入了初级中学的编制,老师们能够参与到教育部门的各种培训、考核当中。2017年,体校被市教育局纳入了九年义务教育基础序列,体校学生的学籍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初级中学的建立,解决了体校的文化课教学短板,同时体校高水平的体育场馆设施也满足了初级中学日常教学的需求。体校学生与普通学生一样,应该共同享受国家的教育政策、体育政策,达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的体教融合在渭南市体育局局长张晓民看来,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生动实例。
    渭南市教育局、市体育局还共同研究制定了运动员升学优惠政策,为运动员扩宽了升学渠道。体校的发展规划纳入了教育发展规划,参加省运会和省年度赛获得前八名的优秀运动员可免试或者降分进入省级示范高中、普通高中就读,优秀苗子可直接输送到国家和省级运动队,建立了畅通有序的人才培养机制。此外,渭南市体校还与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合作,保障各个水平层级运动员出路的畅通。
    正是多项举措的共同发力,让1978年建校的渭南市体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射击世界冠军武柳希等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向省级以上运动队、高等院校输送优秀运动员300余名,成为渭南市竞技体育的主阵地。目前体校共开设20个运动项目,运动员1236名。费炜深切感受到了体校的变化,他说,学校规模近三年呈现出了跨越式发展,在陕西省处于领先水平。原来是求人家来,现在是家长把孩子送上门,这个学期我们很明显地看到了这样的变化。近年来,渭南的竞技成绩一直在攀升,每年陕西省青少年锦标赛上的总分连年提高,运动员输送成绩稳步提升,此外得益于文化课和德育课的加强,今年第一批23名高三毕业生中已有5人被陕西理工大学、西安体院、哈尔滨体院等高校单招录取。

体校融合让孩子们爱上体育

    体教融合的发展不仅让渭南体校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与体校合作的中小学校也享受到了合作共赢的累累硕果。
    渭南市北塘实验小学篮球队,这支原本十分普通的小学校队却在渭南市体校教练的指导下,收获了市级篮球比赛的冠军和陕西省首届校园“小篮球”联赛U12组别的第四名。2017年,北塘实验小学被命名为渭南市体育人才培养基地。渭南市体育局、渭南市体校对学校体育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学校提供体育活动场地,选派优秀教练到校指导,提升了学校艺术体操、游泳、足球、武术等课程的授课水平。就连渭南市体校从阿根廷引进的两名足球教练阿帝里奥·奥尤拉和那乌尔·奥尤拉也会到北塘实验小学教孩子们踢球。如今,学校艺术体操的小健将们已在省内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三名女足运队员入选了陕西省青少年足球队。
    从中受益的不仅是孩子们,还有北塘实验小学的体育老师们。学校体育工作负责人张森告诉记者,学校体育老师的专业水平相对有限,而依托体校的支持,不仅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提升运动水平,也提升了教师的运动和教学水平。
    在渭南,体教融合是体育人和教育人的共识。这份共识盘活了资源,让体校拥有可持续的发展,自然也发展了渭南的竞技体育事业,更重要的是,这份共识帮助体校的学生拥有更好的出路,引导普通中小学的学生更多地参与体育、热爱体育,收获美好人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