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虹:退役后的“我”多重身份添新动力

  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张虹没能延续四年前索契的辉煌,累累伤病的她甚至一个趔趄险些未能完成速滑1000米的比赛。尽管张虹表示“不想总是用伤病给自己找借口”,但年龄的增长和伤病的困扰使得她无法再勉力坚持。

二十三年终有一别

  平昌冬奥会女子速滑500米比赛后,张虹的职业生涯就此凝固成了无法再继续书写的一页。她挥别了陪伴自己23年的速滑,也从“运动员张虹”的身份中脱离,而新的身份正在不远处等着她。虽然在2月22日平昌冬奥会参赛运动员投票那天,张虹以787票第四名的成绩落选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但大杨扬的任职到期和巴赫的提名使得她有了新的机会。在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表决通过后,张虹成功当选。

  “平昌时的投票是很严格的,只有每场比赛的参赛运动员才有投票权。在奥运村随处都可以看到竞选的宣传,但是不允许候选人在餐厅等人多的地方拉票。”张虹回忆说。“我是2017年4月份收到体育总局的通知让我去竞选2018年委员,我当时很惊讶也很惊喜。竞选从那时就开始准备了。”与四年前的索契不同,平昌冬奥会张虹需要同时备战冬奥会和国际奥委会委员的竞选无疑是很累的,“多重身份当然会有压力,但新挑战也会带来新动力。”

尽快适应新角色

  “国际奥委会委员是没有工资的,我们都属于志愿者。”张虹笑着说。作为99位国际奥委会委员中最年轻的一位,张虹深知自己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相较于23年的职业生涯,3个月显然是非常短的。刚开始主要是与人接触,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国际奥委会中不只有委员,还有其他的工作人员,这些接触可以让我尽快上手,适应委员工作。我希望自己能尽快成长。速滑虽然作为一个大项,但以前从来没有速滑运动员当选为运动员委员会委员,我代表的不只是中国,还代表着速度滑冰。”这些责任让张虹不敢放松,在参加活动的化妆间里,发型师一边给她做着头发,她还一边回复着同事的邮件。“除了视频和电话会议之外,最近我还去泰国参加了亚洲理事会,我还全程陪同了巴赫主席来中国的行程,接下来我还要去洛桑。”对于委员的工作和此前想象的有什么不同,张虹的答案是:“很多人都会想象这份工作的日常,但其实我当选之后才发现,这个过程中不断会有新事物的出现,而且每一届奥运会都是在创造历史。”

  在进入国际奥委会前,张虹已经在训练之余参与到了许多国际奥委会的相关事宜。“2015年3月26日我被授予北京申冬奥大使,这不是一个称号,而是一份工作,作为大使中唯一的现役运动员,我那时刚结束了一个赛季的比赛。申冬奥不像速滑比赛,比赛是一个人的赛场,而申冬奥是一群人的努力。”一手训练一手申冬奥的工作,张虹一直在努力平衡。“那时候虽然很忙,有时候一周要飞5、6次,但是我的成绩并没有落下,反而在500米项目中达到了自己的巅峰。”尽管许多工作并不能为外界所知,但这次难得的经历无疑对张虹的人生规划造成了一定影响。“当时知道国际奥委会中有三位是中国人,这对我是一种憧憬。其实运动员委员会委员是很多奥运选手向往的目标,每位委员都有对奥运申办城市的投票权,这也会在国际奥委会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为本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