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滑教练关艳云:小城市走出的金牌教练

  从小学体育教师到世界冠军的教练员,1953年出生在黑龙江省伊春市的关艳云用她从事速滑训练40年的经历,证明了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抱定坚定的信念,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拼搏,终会达到胜利的终点。

  1979年,26岁的关艳云调入伊春市东方红小学任体育教师。组建了伊春市第一支业余小速滑队。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学校没有冰场,她就把校外一个小湖面当场地;没有浇冰器械,她就到爱人工作单位求援做了个浇冰爬犁,自己浇冰;学校只有一副磨刀架,她就白天上课,晚上给队员磨刀。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速滑队进步很快,在省市中小学生比赛中取得了多项好成绩,1个队员考入北京大学,1个队员考入北京体育大学,1个队员被选入省速滑队,学校被当时的省体委评为省级传统项目学校,取得了这些成绩的她在1992年被调入省体育运动学校冰雪分校任速滑项目教练员。

  1998年9月,关艳云的得意门生于凤桐考入省体育运动学校冰雪分校。那时社会上流行上网吧、打电子游戏,于凤桐曾经一度沉迷于游戏厅,只要休息,他就往电子游戏厅跑。本来训练强度就很大,再熬夜打游戏,身体吃不消,他表现出训练时精力不足,体力跟不上,训练成绩下降。关艳云多次单独找他谈心,历数危害,给他讲优秀运动员的故事,鼓励他好好训练,很快于凤桐告别网吧,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当中,当年第一次参加全运会就取得男子短距离全能第四名的好成绩,当时的他只有16岁。

  2003年于凤桐获得全国第十届冬季运动会男子短距离速滑四枚金牌;2004年获得世界短距离锦标赛男子500米冠军,实现了他本人世界冠军的梦想;2005年获得速滑世界杯总决赛100米冠军;2009年获得速滑世界杯总决赛男子500米冠军,男子100米季军。

  任慧,2006年都灵冬奥会女子500米铜牌得主;关成雪,1992年全国运动会女子全能项目季军;刘广彬, 全运动会男子全能项目冠军,现任2017年平昌冬奥会速滑铜牌高亭宇的教练员;卢亚君,亚冬会女子5000米冠军;张爽,世界短距离锦标赛女子500米季军;牟钟声,徐金金,李岩哲……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是关艳云老师的骄傲,也是对她40年工作成绩的褒奖。

  多年来,关艳云向黑龙江省队输送了33名运动员、向解放军队输送了5名运动员、向地方专业队输送23名运动员;运动员考入大学的有16人;有9人在国际比赛及全运会、全国冬季运动会上获得前三名;代表黑龙江省参加的全国少年锦标赛中共获得金牌87枚、银牌69枚、铜牌41枚。

  2008年,关艳云退休返聘,至今已10年,她始终工作在一线训练场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坚韧、执着的努力,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她先后荣获全国十佳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传统项目先进个人;2017年黑龙江省首届“最美教练员、最美运动员”评选活动中获得“最美教练员”;在“2017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评选”活动中获得2017年度大众体育精神提名奖等诸多荣誉。

  在40年的执教生涯中,她和运动员之间已经不单是师徒关系,更是情同母子。她经常把运动员带回家过年。在她的队伍中,有一个叫小谷的运动员,父亲是铁路工人,因受伤卧病在床,母亲没有工作,家里还有两个哥哥上学,家庭条件非常困难,平时连吃个鸡蛋都很难。关艳云只要家里做丰盛一点的饭菜,就把他接到家里,给他补充营养。他进入省直专业队转正后把第一个月工资给关艳云送来,说要报答教练多年对他的帮助和培养。关艳云婉拒了,让他寄回家里,好好孝敬父母。

  关艳云一辈子坚守基层,坚守冰场,见证了队员们的成长,见证了龙江乃至全国速滑运动的甘苦与荣光。她不离开训练场,是因为她离不开细心呵护的运动员,更离不开她为之付出40多年的速滑运动事业,她的快乐和幸福都在这里……(转自8月8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