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干部关于科技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建设体育强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在助力体育强国建设中作用重大。

    一、科技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表现

    我国一直以来都重视先进科技在体育领域的引入和应用,体育强国建设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技在我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助力作用。
    1、普及全民健身活动。以国民体质监测体系、智能化体育健身器材、借助于互联网科技的科学健身方式的普及等为代表的先进科技手段和方法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大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
    2、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先进科技在竞技体育的选材、训练、竞赛、后勤保障(装备、器材、医疗、营养)等方面的应用为各运动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显著提高了各项目运动水平。
    3、扩大体育产业规模。先进科技在体育健身行业、体育场馆建设、体育器材和设备制造、体育服务业等方面日益广泛的应用极大拓展了体育产业的边界,有效刺激了大众体育消费,加快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4、加快体育文化传播。先进科技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在体育理论研究、体育信息传播、体育文化宣传、健身理念的构建等方面促进了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推广,新媒体的出现加速了体育文化的传播。

   二、存在的短板

    虽然科技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但在规划政策、资金保障、协调实施、推广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
    1、体制机制不健全,资源整合不足。我国的体育科研管理机构职责不够清晰,管理手段较为单一,统筹协调能力较弱。现有的体育科研机构设置较为零散,体育科研的开展多呈点状分布,科研资源和成果未能实现共享,科训医一体化的完整链条尚未建立,造成体育科技资源的浪费。
    2、规划政策缺位,推广平台缺失。缺乏总体长远规划和具体扶持政策,科研成果转化速度较慢,利用率不高,实用性较差,投入与产出不平衡,缺少权威统一的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3、科技人才短缺,作用发挥不够。高素质的体育科研专业人才短缺且分布不均,人才流失严重;现有科研人员工作动力不强,激励机制滞后,人才引进和有效利用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4、融资渠道单一,发展资金不足。体育领域的科研发展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资金补贴的方式,且资金分配不平衡,体育科研经费短缺,没有建立有效的社会融资渠道。

    三、加快推进科技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对策建议

    1、健全体制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体育科研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提高体育科研资源整合能力,建立科训医一体化的完整链条,集中力量开展重大项目科研攻关,同时做好风险防范与控制,有效应对挑战,为科技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2、完善政策法规,加强体育科研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完善和规范法规体系,搭建功能合理、运转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加快成果转化速度,为科技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3、优化激励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吸引体育科技专业人才加入,引入竞争机制,调动积极因素,创造体育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科技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4、拓宽融资渠道,扩大体育科研资金的来源渠道,优化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财政资金补贴和市场资金补充的双轮驱动,为科技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科技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对全体体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我们要紧紧抓住当今科技发展进步的历史机遇,发挥体育人奋勇争先、永争第一的优秀品质,让科技为体育强国建设增添强大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转自9月17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