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嘉定区体教结合硕果累累 涌现优秀运动员

  雅加达亚运会上,上海嘉定小伙吴嘉宇与队友合作,夺得了射击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金牌,这也是上海在本届亚运会上收获的第一金。
    子弟兵的佳绩在家乡引起反响。“一位父亲带着二年级孩子大清早就找上门,想要让孩子接受射击项目训练。”这就是嘉定区如今参与青少年业余训练的火爆场景……

敞开大门 筑巢引凤

    嘉定区体育局副局长宣明华说,十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业余训练只有田径、射击、水上运动七八个项目,参与人数也屈指可数。全区综合体育评分与中心城区相比,位于远郊的嘉定“全面处于下风”。如何改变现实窘境?嘉定区选择了踏踏实实从青少年抓起。
    “嘉定没有全运会冠军、没有奥运会选手,更谈不上世界冠军了。希望能填补空白,最高的梦想是奥运金牌。”2002年起在嘉定区布局普及业余训练项目,两年后首个青少年业余训练总体规划方案随之出炉,其核心之一是体育进入校本课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个项目要长远发展,需要有优秀教练慧眼识人,能留得住好教练。“所有项目教练都经严格筛查,必须具备省、市级以上专业运动员经历,每年吸引到的高质量人才,得想办法留住他们。”嘉定区体育局目标很明确。
    嘉定敞开大门,筑巢引凤,打造一流青训团队。在为教练们提供优厚待遇的同时,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和环境。引进优秀的教练,也吸引不少教练愿意扎根。汪琴和两位本土走出去的皮划艇退役运动员选择回归;4名篮球教练在此已超过两个市运会周期;花剑运动员徐世阳退役后从虹口中心城区来到嘉定,从“一张白纸”组建队伍,填补了项目空白…他们默默耕耘在基层,甘愿当起“孩子王”。

社会力量 深耕青训

    后备人才培养、发现好苗子需要耐心。嘉定大力推进教练员进校园工作,选派优秀专业教练到基层学校,使每个学校都建立特色项目,让每个孩子至少都学会两项体育技能。“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一到两年基本都掌握了篮球、足球等项目的基础技能,再从中选拔苗子。”
    如今,嘉定区业余训练项目已发展到22个,办训规模不断扩大,注册运动员1963名,在训人数超过4000人。拳击项目进入朱桥学校,羽毛球进入城中路小学,游泳进入普通小学,击剑进入新成路小学和震川中学。
    火热的足球运动推广以政府支持、学校重视、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模式开展,充分发挥体教结合优势,以搏击足球和英伦足球为重点,部分学校自行外聘专业足球教练员为补充,实行足球课程进校园。
    目前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所,区足球传统项目学校31所,在训运动员近2000人,市足协注册运动员为507人,教练员80余名。经过5年的努力,男子U12、女子U11以下年龄段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市级层面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优秀运动员不断涌现,展现了嘉定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范忆琳2015年、2017年两度获得世锦赛体操冠军,“范忆琳下”动作被命名。吴嘉宇在第13届全运会上获男子10米气手枪团体赛银牌,今年射击世界杯韩国昌原站获得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冠军并创造新的世界纪录,美国站男子10米气手枪个人冠军,亚运会上挂上金牌。
    本届市运会,嘉定区将参加青少年组比赛项目、展示项目和活动项目三个板块角逐。近900名注册运动员参加田径、游泳等28个项目比赛,力争取得新的突破。(转自9月27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