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响应政策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湖北省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10月9日,2018湖北“体育+”招商投资洽谈会在黄石举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投洽会由湖北省体育局、黄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面向全省征集了各类体育产业重点项目151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461亿元;现场签约项目24个,签约金额457亿元。
    会上,武汉市体育局、黄石市政府、恩施州政府、湖北联投蕲春投资有限公司、石首市政府、京山市政府、孝昌县政府等依次就本地区(单位)重点项目进行了推介。

银企对接  创新投融资模式


    为缓解企业融资难等痛点问题,省体育局与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进行了充分协商沟通,在此次投洽会上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体银合作长效机制,大力发展“体育+金融”。
    根据体育强省建设意见,5年建设期内(至2022年12月31日),每家商业银行给予湖北省体育产业项目不低于200亿元的意向授信额度,四家银行共计不低于800亿元。
    湖北省体育局已将征集到的全省体育产业重大项目信息提供给了四大商业银行,这些项目根据条件可以获得各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审贷效率等方面给予的信贷支持。省体育局还将为银企对接做好跟踪服务,积极推进项目融资。
    投洽会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市场反应超出预期,吸引了部分全球500强企业积极参会,进一步调动了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积极性,为湖北省体育产业跨越发展,促进体育强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体育多元化供给  典范多

    近年来,湖北省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重点打造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体育培训业,高端体育装备业、推动体育产业集约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品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新模式加快成长。此次投洽会推介了体育商业综合体、体育旅游综合体、体育场馆综合体等多类体育综合体项目,既有旅游、购物、娱乐等传统消费项目,也有滑雪、滑冰、击剑、射击、射箭等新型消费项目,还能为家庭消费提供“一站式”服务,是体育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典型范例。
    二新典范不断涌现。石首西普体艺中心、松滋洈水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李小双运动城等成为“体育+”融合发展的典范,得到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卓尔、当代明诚、李宁(荆门)、龙王恨、昊康体育等发展成为湖北体育产业领军企业。
    三是新品牌享誉全国。据不完全统计,湖北省有影响力的健身休闲类体育赛事达63项,武汉国际马拉松、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世界飞行者大会、武汉国际渡江节、武当国际武术节、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大会、荆门爱飞客飞行大会等赛事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赛事。
    四是新空间不断拓展。近两年,省体育局大力推进体育场馆“功能改造、机制改革”、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竞争申办制、职业体育俱乐部市场化改革、高水平运动队社会联办制等改革举措,推动体育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向社会开放,最大限度盘活体育资源,大大拓展了体育产业发展空间。

政策落地  激发市场活力

    去年底,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意见》,发出了体育强省建设的进军令。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省体育局党组提出了“群众体育市场化、竞技体育多元化、体育产业一体化”的工作新思路,细化出台了《体育产业跨越发展四年行动计划》等五个专项行动计划,形成合力,积极推动体育产业政策落地生根,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打造新经济重要增长极。
    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环境成为关键。湖北把体育项目的招商引资纳入工作重点,抢抓当前有利机遇,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在资金支持、项目推介、政府购买服务、税费优惠等方面精简行政手续,坚持服务为先,激发产业活力,优化产业布局。
    今年,湖北省全年计划投入体育产业引导资金3600万元,激发民营企业热情;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品牌,打造体育产业信息化共享平台、科技服务平台、资源交易平台;积极申办创办国际国内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有关论坛,为企业形象展示、产品推广和招商引资搭建平台。
    目前,湖北体育产业集团正在抓紧组建之中,集团成立后,将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和资源整合等作用,引领和推动全省体育产业发展。
    据初步测算,2017年湖北省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20%以上。2016年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为877.9亿元,实现增加值407.5亿元,占当年全省GDP比重为1.26%,总产出、增加值与2015年同口径相比,分别增长22.1%、25.1%。(转自10月10日《中国体育报》04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