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办百姓身边体育的山东实践
日前,2018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现场推进培训班在青岛城阳举办。“运动城阳”模式获得如潮好评。作为山东推出的群众体育标杆,城阳区多年来一直“力挺”体育民生事业发展,有效解决“百姓身边”的健身难题,努力让体育运动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城阳,恰似山东全力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东省体育局紧紧围绕落实两个“国家战略”、构建“大群体”工作格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办人人享有、人民满意的大体育观,以“便民惠民”为核心,加快推进群众体育“六个身边”工程建设,在建立完善覆盖面广、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近1.8平方米
在占地645亩的青岛奥林匹克雕塑文化园里,晨跑市民活跃在绕园一周的塑胶跑道上,轻松畅跑;在夏庄街道市民运动公园,400米塑胶跑道和多片笼式篮球场、网球场,百姓爱玩的项目基本都有;在城阳街道田村运动场,田村小学一堂普通的体育课,孩子们迈出校门就能踏上红色的塑胶跑道和绿色草坪;还有占地52亩的足球运动公园、占地60亩的市民运动公园、蔓延10公里的市民运动长廊……
行走城阳,无论是身处中心区域,还是在偏远街道社区,找寻一处带有400米塑胶跑道且免费开放的运动场只需步行八分钟。累计投入体育设施建设资金9亿多元,建成37处带有300米或400米标准田径场的综合性市民运动公园,建成700条社区健身路径,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和街道市民运动公园建成率达100%,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5.7平方米。 “8分钟健身圈”让城阳百姓幸福指数暴增。
“用规划红线勾勒运动城阳。”这是他们交出的合格答卷。这也是山东省体育部门在努力完善群众体育事业体制机制上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山东省体育局在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中注重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在“政府主导”上取得了突破进展。《山东省全民健身条例》立法通过并且发布;省市县三级政府全部发布《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研制了城市“15分钟健身圈”建设标准;省考核办将全民健身纳入政府考核;督促所有市和97%的县设立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各市县《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陆续出台;全民健身模范运动健身市、县、镇创建活动启动……
牵住政府主导的牛鼻子,坚持规划引导设“框框”、政策规定画“杠杠”,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才能有效保障。凭借规划指挥棒,青岛市连续四年每年投入3000万元,建成多功能场地100余处;烟台市升级改造体育公园,增建占地面积103亩的全民健身广场和3000平方米的健身长廊;淄博市投资数亿元建设了孝妇湖、马踏湖等湿地公园,新增体育设施丰富;滨州市建成可同时容纳万人健身休闲的市民健身广场、日照市在黄金地段建设占地216亩的体育公园、威海市在全省率先完成镇级全民健身中心全覆盖、济宁一口气在城区架起55处笼式足球场……2017年,山东还在省级层面又增加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人造冰场和移动式全民健身馆3类全民健身工程示范项目。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建成20个特色小镇、20个人造冰场、7个移动式全民健身馆项目。
截至2017年,山东17市全部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县级大中型全民健身中心覆盖率为96%,公共体育场覆盖率为97%;乡镇街道室内外健身设施覆盖率为83%;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中心村)全部建成健身场地,行政村健身场地覆盖率达到87%(其中包括7005个省定贫困村的“扶贫健身工程”),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近1.8平方米。
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实现省市县乡四级体育总会全覆盖
走进有着“全国文明村”称号的日照东港区河山镇申家坡社区大院,首先映入笔者眼帘的是高标准建设的篮球场、门球场等设施,矗立在场地旁边的则是一块LED电子大屏。“平时学个广场舞、柔力球等项目,场下有老师指导,屏幕上也有教学片播送。”说这话的是申家坡社区主任邵泽连,他同时也担任着申家坡社区体育总会主席的职务。河山镇在2014年挂牌成立了山东省第一家乡镇体育总会,申家坡社区又是日照市第一批村级体总建设单位。申家坡社区体总下设门球、篮球、乒乓球、健身舞、台球5个单项协会,辐射5个自然村和辖区大大小小数十家企业6000余人。“大院里不仅仅是多了一块社区体育总会的牌子,实实在在地说,这几年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体育活动、健身指导服务一年比一年丰富。” 邵泽连感叹说。
如何保证建成完善后的基层体育总会切实发挥作用?这是基层体育总会建设的关键所在。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体育总会着力在标准化和规范化上下工夫,2015年12月印发了《关于加强市级以下体育总会建设的意见》, 2017年印发了《山东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十三五规划》,设定任务目标,设定建设标准,以此推动工作开展。不仅如此,自2015年起还出台了《山东省市县乡村体育总会组织建设进展情况一览表》,2016年、2017年又相继为各市和乡镇(街道)一级配套了建设资金。有效的督促和扶持,让山东基层体育总会建设提速成为必然。
省级引领,各显其能。日照市所创立的“1+2+N模式”(1个体育总会+1个老年体协、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N个特色单项体育协会)全面推广;东营市将基层体育总会组织建设列入《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纳入市体育局年度考核量化指标;淄博市自2016年起推动协会党建工作开展,做到了体育协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全覆盖;菏泽市通过举办全市村级健身秧歌运动器材发放仪式暨村级体育总会(老年体协)成立大会,一举为全市5042个行政村(社区)都领到了一套健身秧歌运动器材,也实现了全市村级体育总会全覆盖……
截至2018年9月底,山东省17市、150个县(市、区,含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847个乡镇(街道)、24526个行政村(社区)建立体育总会,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体育总会全覆盖。各级体育总会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各级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各级体育社会组织5947个,其中省级体育社会组织84个,市级体育社会组织1917个、县级体育社会组织3086个、乡级体育社会组织860个。
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活动——品牌引领 每月100场以上市级活动
体育健身赛事活动具有良好的社会带动效应,是激发群众体育活力的重要载体。齐鲁大地平均每月近100场市级及以上赛事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收获体育健身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山东省体育局于2011年创办了全民健身运动会,八年办赛,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坚持示范引领,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下沉基层,已经逐步成为山东群众体育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数据显示,每年省市县三级全民健身运动会近5000项次比赛活动纷纷开展,群众健身热情高涨,参与总人数超过410万人次。市县两级全民健身运动会覆盖率达分别达100%、85.4%。
在全民健身运动会的发展历程中,山东省体育局彻底实现了“管办分离”,大力推行社会化、市场化的办赛模式,所有赛事均制定了申办标准,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交给协会、俱乐部、企业等社会力量具体承办,努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举办更多的健身活动。今年第八届赛事,省市县层层举办,时间跨度6个多月,设置比赛3300多项次。其中在推进办赛社会化、市场化进程上,今年将幼儿园小小足球联赛、地标马拉松系列赛、魅力城市轮滑邀请赛、“活力山东”马拉松系列比赛、全民健身操舞比赛、弹弓射击联赛等6项由社会力量创办的赛事活动纳入其中。这一举措既大大满足了群众的健身需求,又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力量办赛的活力和动力,像魅力城市轮滑邀请赛就先后举办了7站。
“山东省百县篮球、千乡乒乓球、万人象棋”三大赛从创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年。三项赛事依托完善的各级体育总会组织和具有活力的体育单项协会,坚持下乡进村,镇村文体大院、文体广场摆擂,各项目的赛事活动百花齐放,诠释了体育赛事向基层延伸的内涵。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县级以上体育社会组织举办的全民健身赛事达4500余项次,直接参赛群众200多万人。
山东省体育局还不断进行着赛事创新:2011年起创办了全省中小学校体育联赛,目前省级联赛开展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7个大项、713个小项的比赛,省市县三级参赛人数超过24万人;2014年起又启动了中小学生普及游泳和超体重学生健康减肥夏令营活动,(2016年有16万中小学生学会了游泳,5700多名学生参加了健康减肥);2018年1月举行了省首届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运动会设置了单板滑雪、双板滑雪、雪地拔河、雪地五人制足球、雪地托球跑、雪地掷沙包、轮滑冰球、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上速度绕桩、冰上花式绕桩等12个比赛项目,在齐鲁大地点燃了冰雪火种。
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体医结合创典范 健身服务持续下沉
科学健身为百姓增加幸福砝码。山东省体育局近年来着力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发展模式,加强部门联动和全社会参与,努力提升全民健身的科学指导和服务水平。
中加国际健康管理中心位于日照市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内,作为国内首家中西医融合国际标准化的医学干预健康管理机构,于2015年开门纳客。日照市体育部门积极融入,与日照市中医院按照“四个共享”(即科研共享、人才共享、器材共享、宣传共享)的原则开展了日照市中加国际健康管理中心暨日照市全民健身指导中心合作事宜,力争把中心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大健康平台。
山东在推进“体医结合”上不断谋求创新,例如济宁市嘉祥县,他们整合各类人才服务站点、健身运动设施场馆,汇集组织部、体育局、卫生局等资源和力量,计划打造融人才驿家服务基地、全民健身科学指导中心、健康促进指导中心为一体的“智慧嘉祥”项目;威海市奥林国际健身中心联手威海市中心医院,打造了“医体结合,智慧健身”健身中心;烟台芝罘区启动了“体医结合”示范点建设……
全民健身难点在基层,健身指导服务向基层延伸,齐鲁大地亦如火如荼。2016年以来,山东省老年体协联合省体育局,采取“下乡进村”战略,连续三年,初步打造了一支数量在30万名、以初级教练员和辅导员为主的老年太极骨干队伍。与此同时,全省各级国民体质监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全民健身宣讲等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充分贯彻落实“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部署,持续常态化推进,一年近400场。2017年,山东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了“职业助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将职业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鉴定工作纳入大群体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管理体系。当前,山东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已达到23万余人,总量居全国前列。
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务求多点开花 传播全民健身正能量
全民健身的振兴和繁荣,文化为魂。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建设这一群体工作新领域,山东省体育局正进行着积极探索。
走进位于城阳区的青岛奥林匹克雕塑文化园里,领略到丰富的运动雕塑群及奥林匹克历史大道、奥浮雕墙、中国奥运辉煌街等景点,让人不禁为之振奋。传播体育文化,弘扬奥运精神,提升城市内涵,这样一处体育主阵,其功能不言而喻。当下,山东在各地在体育广场、体育主题公园等设施建设中,不断融入竞技文化、健康文化、社会文化等元素,积极营造设施阵地的全民健身文化氛围。
推动文化和赛事活动结合,以赛事活动展现文化。东营马拉松、威海铁三赛、青岛帆船周、泰山登山节、潍坊风筝节,日照水运会等等,山东的这些品牌赛事历经发展,以举办赛事为抓手,大力开展运动文化普及、有奖征文、典型人物故事塑造、主题影展等配套活动,让体育文化真正融入百姓,融入城市。积极探索推动赛事活动和地域文化融合。例如,临沂所创办的“红色之旅·沂蒙骑行”活动,便将骑行与沂蒙红色革命文化相结合,赛事富有沂蒙红色文化内涵,弘扬了沂蒙精神;孔孟之地济宁、泉城济南依托儒家文化和泉水特色,其体育办赛均展现出体育+文化的亮点;烟台、菏泽、日照等武术之乡,传统武术节和太极活动更是推进国内外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今年的“全民健身日”山东省主题活动让人记忆犹新。活动搬进电视台演播大厅,以晚会的形式通过歌舞、情景剧等,巧妙地将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予以展现,呈现了新时代健身群众的面貌。
加强媒体宣传,做好健身文化传播,是山东各级体育部门采取的有效措施。十三运期间的“我要上全运”系列报道和正在开展的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系列报道,全面而且持续性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从2007年开始,在山东年度体育新闻奖评选活动中单设全民健身好新闻奖,获奖比例超过50%。今年重点策划开展了“最美健身达人”“最美健身家庭”等7类分项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山东省全民健身“寻找群众身边最美”活动,并将于年底组织颁奖电视颁奖晚会……省级引领,各市因地制宜,创新丰富。青岛市正在筹备以郭川和胡凯为原型的电影摄制工作,菏泽体育文化博物馆更新提上日程,淄博百姓大联赛持续将普通健身项目文化带到基层,威海开通了《体育在线》专题栏目等,实践鲜明。
当前,我们唱着全民健身的赞歌,走进新时代。山东省体育局党组凝聚共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总体要求,按照山东省委“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力争在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上作出新的贡献。 (转自11月1日《中国体育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