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渐成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发展重要核心

  世纪星滑冰俱乐部近日来了一位引人瞩目的明星——2018年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金牌得主萨维申科,她的到来使得俱乐部和媒体界格外热闹。
    萨维申科是当今最伟大的双人滑选手,也曾经是中国双人滑老将张昊在国际赛场上的对手。她技术全面、稳定、单跳技术出色、节目新颖特别、艺术表现力强,曾参加过5届冬奥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她与搭档马索特刷新了国际滑联花样滑冰双人滑的自由滑以及总分分数记录,并获得冠军。此次萨维申科来京指导北京市花样滑冰队,将着重帮助北京队两对双人滑选手提高在单跳、抛跳、托举、旋转等技术动作上的成功率和稳定性,完善节目细节,提高整套动作的完成质量和艺术表现力。
    此次两周的短期执教后,北京市体育局将与萨维申科进行未来长期合作的意向探讨,以充实北京队教练团队,创新训练思路,汲取先进经验,及时解决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冲刺2020年全运会。
    北京市花样滑冰队成立于2016年7月,目前队内拥有高海军、付彩姝、韩冰等一流的教练团队以及张昊、于小雨、金杨、王磊、王雪涵、张鹤、安香怡、陈虹伊等优秀运动员。在今年9月进行的全国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北京市花样滑冰队包揽了女子单人滑成人组的前四名,并获得男子单人滑青年组、成年组第二名,双人滑、冰舞成年组第二名。在短短两年内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北京花样滑冰队名誉顾问姚滨表示“即使在国际上也是不多见的”。
    实际上,中国冰雪竞技一直以来主要靠东北三省支撑,而花滑更是以“冰城”哈尔滨为核心,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以及张丹、张昊等一大批名将都是从这里滑向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然而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训练资金不足,导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花样滑冰冰场少,基层教练少,后备人才大量萎缩。如今在黑龙江省冰上训练基地常年训练的半专业学员只有几十名,而且呈现有减无增的趋势。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商业冰场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后更是迎来了花样滑冰的黄金期,越来越多的爱好者选择进入俱乐部学习花样滑冰。据统计,北京现有的室内滑冰场已经达到15家,到俱乐部学习花样滑冰的儿童和青少年在千人以上。今年6月刚刚推出的新赛事——中国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应运而生,为更多的花样滑冰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我国在冬季项目上投入的加大和“北冰南展”策略的发展,北京和和南方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建设了大量室内的滑冰馆,使得花样滑冰运动由北方向南方推进,今年6月开始的全国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上,北京、青岛、武汉、哈尔滨和重庆5站比赛共有来自全国57个俱乐部的760人参加了比赛。参赛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热情之高,远远超过以往的全国比赛。其中北京站和各站北京参赛的选手最为活跃,实力也最为强劲。
    目前北京拥有花滑注册运动员916名,前不久在世纪星国际冰雪体育中心刚刚结束的北京市第一届冬季运动会竞技组花样滑冰预选赛上,来自11个区的200多名花滑“小花”参赛。比赛不得不分为4个年龄段,设男、女8个组别,其中年龄最小的女子丁组报名人数众多,组委会不得不举办预选赛,这在花样滑冰比赛中很少见。
    北京市体育局相关人士表示,北京申冬奥成功后,本市通过进校园、支持业余训练等方式,加大在青少年中推广、普及冰雪运动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市财政连续两年共投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用于各区组建青少年冰雪运动队,培养后备人才。
    北京有开展花滑的传统,业余比赛已经办了十几年,这些花滑小将都是在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驰骋冰场。正是在这种俱乐部培养方式下,于小雨、王雪涵、陈虹伊等京籍小将脱颖而出,披上了国家队战袍。而世界星俱乐部组建的北京花样滑冰队以规范的体制、强有力的教练员团队,培养出了一大批明星运动员,如今他们不仅成为中国俱乐部中一支实力超群的队伍,也成为备战2022北京冬奥会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转自11月26日《中国体育报》10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