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构建运动员发展“大保障”格局

  近日,总局人事司会同总局人力中心、基金中心在部分省区市体育局开展了运动员发展保障宣讲调研工作。在宣讲调研过程中,总局人事司、人力中心、基金中心等职能部门介绍了保障政策和工作进展情况;运动员代表分享了学习、就业或创业经历、经验,做出榜样示范;相关领域专家有针对性地讲授辅导就业创业、心理调适、职业规划等内容。通过调研,了解了一线需求和相关服务保障工作的最新开展情况,摸清底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为精准保障和精准施策做好调查研究,努力补齐运动员发展保障的短板,让运动员发展保障工作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2017年底,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各处职能优化调整,增加了运动员收入分配、国家队备战人事服务保障等内容,运动员保障处更名为运动员发展保障处。运动员发展保障的职能整合,顺应当前形势变化、任务需求、改革趋势,在“大保障”的格局体系下统筹兼顾国家队、省区市优秀运动队运动员的保障工作,并形成相互驱动的良性循环。保障是前提,是基础,发展是关键,是首要;保障守底线,发展看高线;保障是发展的自然延伸,发展是内在要求,是更高层次、更高级别的保障。相关职能的优化整合有利于运动员保障工作的集约,有利于国家队人事服务保障工作的聚焦,有利于发挥保障激励功能,有利于提高运动员整体保障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教授邹德新表示,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围绕着继续做好运动员职业发展保障工作,不断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借助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公益机构、社会团体和社会力量开展运动员保障和发展工作,具体表现为建设师资队伍,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人员培训班,提高运动员职业辅导专业化水平;建设了一系列的服务平台,“运动之家”APP,还有运动员的数据库管理平台,建立运动员相关数据的共享和后续的网络服务和跟踪服务,进行信息平台建设;建设了一系列数字化课程,便于远程网络教学被更多运动员共享;开办各类培训班提高运动员的就业能力,主要分为综合素质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两大类,包括转型教练员、游泳救生员、无人机飞控手、登山教练、滑雪教练,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等等。
  邹德新说:“安徽运动员技能大赛和企业面试招聘相结合、黑龙江开展‘订单式’无人机飞控师精准培训项目、新浪体育进行的运动员职场训练营等新的尝试,都是将技能培训直接和社会资源对接.加入运动员发展保障的企业和社会力量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也越来越实。”总局人事司副司长杨新利表示,做好运动员职业发展工作,实现运动员专业技能的再开发,助力运动员“赛场精彩”之后的“职场出彩”,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要坚持开放办体育,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开创运动员发展保障工作的新局面。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刘洋认为,运动员不断和社会对接,有利于打破运动员和大众之间的壁垒,同时增进运动员对社会的了解,让运动员更具有社会责任感。现代社会更加开放和多元,运动员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改进,社会中为运动员服务的观念也逐渐被接受,运动员也应该在社会中扮演多重角色,而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完成竞技任务。因此无论在退役前还是退役后,运动员对社会的了解都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邹德新建议,未来应该更加全面地开展运动员的职业素养教育,更加全面地开展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更加全面地开展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尽早地培养运动员“双职业”发展意识;全面开展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的培训工作,包括建立一支专业化比较强的师资队伍,打造品牌化的培训基地,各地差异化发展同时资源共享,让各地运动员有目的地集聚起来;全面促进运动员在社会中的实训等工作,以满足体育发展的社会需要。(转自12月21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