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冰雪运动潜力让冰雪之花在高原盛放

  2018-2019赛季青海多巴冰壶国际精英赛日前在青海多巴高原训练基地滑冰馆落下帷幕,走过三届,青海多巴国际精英赛已成长为国际A类赛事,被纳入到世界冰壶巡回赛全球精英赛系列积分系统,而连续三年承办赛事的这个场馆也快三岁了。
    “原来这里是一座已经建成十几年的综合馆,2015年申冬奥成功后,多巴基地响应国家‘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将这座馆转型为可以开展所有冰上项目的滑冰馆。” 多巴高原训练基地副主任陈梅新介绍道。滑冰馆于2016年8月落成,冰场面积1800平方米,是集速滑、花滑、冰壶、冰球四个冰上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滑冰馆,在经历了3个月的冰面建设后,于11月正式开放。
    “多巴作为国家级综合性运动训练基地,多年来在夏季项目竞赛的训练保障方面成绩斐然,但在冬季项目发展方面表现平平。”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主任刘兴海说:“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部的多巴高原训练基地海拔2388米,是中国乃至亚洲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最适合耐力性项目训练的国家高原体育基地。”现在,多巴基地在保障运动员训练的前提下,发展以体育培训咨询、体育旅游体验、民族体育竞演、体育研发的体育产业集群,集俱乐部、公寓、医疗、科研培训等功能,向发展体育产业的道路延伸。同时,为更好地顺应体育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基地综合服务保障功能,多巴基地正在打造体育科技文化馆,以“+文化”“+旅游”“+教育”“+社区”“+赛事”五个方面进行提档升级。
    陈梅新说:“我们希望青海多巴冰壶国际精英赛的落地可以将这里打造成中国冰壶核心区之一,这个高雅的项目很适合中国开展。”但冰壶的开展并不容易,尽管在滑冰馆建成之前,多巴就曾多次接待过冰壶队的训练,但那都只是常规的陆地高原低氧环境训练,以锻炼运动员心肺功能等。当真正承接冰壶赛事时,才发现有多难。刘兴海对冰壶的初印象给出了“完全不懂”的答案。“最初觉得只要把池子灌满水,然后冻上就行。直到第一届国际精英赛筹备,看到国际制冰师一公分一公分制冰的时候,我一下就傻了。”2018年多巴基地已经承办了三次冰壶全国赛事,制冰人员和裁判员大多来自多巴基地。“本次国际精英赛的裁判全部是多巴基地培训出来的,冰壶赛场基础冰的制作和维护也有多巴基地工作人员参与。” 陈梅新说。
    滑冰馆的建成也为青海冰雪人才培养提供了摇篮,目前青海体工一大队、二大队和青少年体育学校等纷纷在2018年建立了自己的冰雪队伍,利用多巴基地滑冰馆进行训练。此外和其他训练馆一样,在承办冰壶赛事和训练之外,滑冰馆也向群众开放。“之前基地到冬天基本是闲置状态。而今年一整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冬季训练和比赛不断,工作人员要整体参与每一场比赛,场馆和配套设施利用率大大提高。”陈梅新说。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脚步的临近,中国冰雪运动已然进入发展的黄金增长期。多巴基地的滑冰馆只是起点,未来将有更多冰雪基础设施落地青海。正如本次国际精英赛开幕式上青海省体育局局长尕藏才让所说,青海拥有开展冰雪运动的先天自然条件,青海省要牢牢把握这一时机,充分释放冰雪运动的巨大空间与潜力,从竞技运动、全民健身、冰雪产业、品牌赛事四个层面一起发力,将“冷资源”变成“热产业”。(转自12月24日《中国体育报》1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