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去哪儿 宁波积极探索改革破解难题

  “宁波市破解群众身边体育设施短缺的做法,值得好好总结,供各市借鉴。”究竟是怎样的突破让浙江省副省长成岳冲写下这样的批示?宁波又有哪些破解群众身边体育设施短缺的金点子值得借鉴?
  日前,宁波市政府常务会议一次通过了关于《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快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审议,这意味着今后宁波推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快体育设施规划建设有了地方性文件依据。更重要的是《通知》中明确提出新建小区按规模配套室内体育设施5‰的建设指标;新建、改建公园绿地应按项目占地面积不低于5%的要求配建体育设施等具体量化要求,这将有效地推动全民健身实施工程的真正落地,此举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首例。
  从46号文件中的“0.1、0.3”(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到如今的“10万平方米(含)以上的居住项目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计容面积5‰的室内体育场馆设施”;从“人均”,到按固定不变的小区面积划定室内体育场馆面积底线,宁波体育改革着眼于政策的可操作性,为相关部门配合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依据。
  “如果仅仅按照过去的要求,无论对于规划部门、国土部门还是开发商,都很难有一个准确的体育设施建设面积。”宁波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知》的出台,有利于体育设施建设的源头管理,体育设施建设的明确要求将被纳入新建小区的“地块规划文本”中,也就是说,在规划部门与开发商达成协议前,该地块小区内将建造多少面积的室内体育馆已被列入土地出让合同中。
  近年来,宁波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利用上已逐渐走出探索之路。此前,宁海县已试点开展新建居住项目按比例配套室内体育设施,体育部门参与的3个新建楼盘项目规划设计、论证以及验收,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实现了与主体工程同步投入使用;2018年9月投入使用的江北滨江体育休闲公园,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其中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面积1.68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2%。
  “体育锻炼人数大量增多,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短板便凸显出来。”宁波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全民健身观念不断深入,宁波人民对健身的热情日益高涨与城市体育事业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不断涌现,全市健身场地供给不充分的问题暴露出来。
  2018年9月,宁波市政府提出要在扩大增量上下硬功夫,构建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将室内体育场馆“搬”进小区的模式,宁波称之为“小区+体育”。此外,“公园+体育”“街道社区+体育”两种模式与其“里应外合”,相关的量化标准也都被列入《通知》中得以明确。
  现在,三种模式齐发力,确保宁波市民以正常速度步行10分钟左右、直线距离在800至1000米范围内,就有一处可供开展健身活动的场馆、场地或设施,真正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转自1月4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