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刷新健康内蒙古颜值

  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全民健身专项工作会议日前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全民健身工作成就和经验,安排部署2019年工作任务。过去的一年,在逐梦亮丽内蒙古的道路上,群众体育用更民生、更青春、更健康的标记注脚新时代、新生活。如今,内蒙古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健康内蒙古的底色更加缤纷生动。
  近年来,内蒙古将全民健身工作大篇幅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重新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办法》《“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等保障性文件,全民健身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一批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在内蒙古大地上建成并投入使用,健身人群逐年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高达41%。全民健身组织不断壮大,旗县(市、区)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实现全覆盖,盟市、旗县(市、区)体育总会实现全覆盖,盟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实现全覆盖,全区目前有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2005个,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站点894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4.6万人。全民健身设施显著增加,全区体育场地数达41561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1平方米。全区旗县(市、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实现全覆盖、92%的苏木乡镇建有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95%的嘎查村建有全民健身活动站点,85%的城市社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点,百姓自觉健身、便利健身、科学健身和文明健身的意识显著增强。
  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也是健康内蒙古的亮丽风景之一。内蒙古每年举办全民健身规模赛事活动近2000次,直接参与群众1000多万人次,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内蒙古国际马术节、“欢乐草原·健康内蒙古”全区全民健身运动会再度成为2018年度爆款。近年来,内蒙古还成功举办了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两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充分展示了全区各族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民族传统体育深厚文化魅力。
  今年,内蒙古全民健身事业瞄准三大关键环节,将在扩大增量、提升质量上集中发力、再求突破。一是着力保障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大力推进群众体育“六边工程”。二是高标准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全民健身服务内涵,加强全民健身知识宣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研究与推广、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推进全民健身均衡发展,推进城乡全民健身资源和服务要素协调配置;加强不同人群健身全覆盖,针对青少年、“上班族”、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健身需求提供精准的体育健身指导与服务。三是充分发挥全民健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以全民健身之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助力构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对外交流合作。
  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局长谭景峰表示,“接下来,内蒙古将以促进群众体育生活化为目标,以群众体育‘六边工程’为抓手,紧紧围绕‘便民惠民’这个核心,推动建立覆盖面广、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体育健身服务的目标。”(转自1月18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