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化器材多形式助力冰雪运动“接地气”

  11月秋高气爽,不少马拉松赛事选在这个时段开赛,而在11月3日南北两地同时开跑的北京马拉松和杭州马拉松上都出现了特别的领滑方阵:旱地滑轮方阵。100名旱地滑轮运动员出现在北马现场,组成滑轮方阵“领滑北马、跨界互动”,而由50名选手组成的滑轮领滑方阵则为36000余位杭马参赛者领滑。

  这并非滑轮方阵第一次出现在马拉松赛场。早在2018年,北马就设置了越野滑轮展示环节,当时滑轮展示的队伍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是中国越野滑雪青年集训队的队员,他们长期从事越野滑雪专业训练;第二部分是由大众滑轮爱好者组成,他们是通过前期开展的群众性滑轮比赛选拔出的优秀选手;第三部分是从田径、赛艇、皮划艇等项目通过跨界跨项选材进入到越野滑雪项目的年轻队员。

  从队伍组成就能看出旱地滑轮与哪项冰雪运动相关。在北京冬奥会所有的109个小项中,有26个小项与越野滑雪相关,除了越野滑雪本身的12项,还有冬季两项的11项小项和北欧两项的3项小项,占比高达24%,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越野滑雪训练需要绵延的雪道,因此在夏天或不具备上雪条件的地区,滑轮就是越野滑雪项目最好的替代训练方式。尽管不属于冬奥项目,但滑轮不仅是替代项目,普适的使用范围赋予了滑轮更多的“身份”。

  在北京市中小学的操场上,学校也积极利用滑轮让学生们参与“冰雪进校园”活动。当然,旱地冰壶、旱地冰球等旱地化器材也在发挥着光和热,让学生们与冰雪运动的接触不至于因季节因场地而受限。相比于课本或展板上的文字图片,能实际参与冰雪运动无疑是更易于让中小学生接受的冬奥教育。2017年北京市旱地滑雪项目进校园研讨会就针对旱地滑雪项目及器材进校园的可行性进行了学术论证,对目前旱地滑雪项目开展形式、内容、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和讨论。会上就运用旱地滑雪、越野滑轮等器材可以进行辅助训练,更快地掌握基本技术,而且其成本低,效率高,具有较大的可行性达成共识。极大地解决了学生对冰雪运动存在的“我不知道运动规则”“我还不会打”“我怕打不好”等心理障碍,参与的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术之后,可以到雪上亲自体验,从而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冰雪运动的乐趣。

  而在街道和社区,旱地化器材以其随时随地可开展、安全、价格低廉等特点正逐渐成为家庭新宠。据悉,一套家庭用旱地冰壶价格在800元左右,对于参与者的人数、年龄几乎没有限制,是全家齐上阵或者团建的好选择。

  旱地化器材对冰雪运动推广普及的帮助也得到了政策上的重视。今年2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2019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的通知,在2019年的工作要点中指出,为落实国家体育总局等23部门联合制定的《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大力推广普及早地冰球、旱地冰壶等项目,推动冬季项目“南展西扩东进”,不断拓展冰雪运动的时空范围,夯实冬季运动群众基础,传播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领全民健身新时尚,从而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转自11月8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