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守住田径工作的生命线

  在田径事业整体向好的同时,新形势下田径项目反兴奋剂工作也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反兴奋剂工作事关中国体育和国家的形象,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还发布了审理兴奋剂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田径是牵涉面非常广的基础大项,我们自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于洪臣表示,反兴奋剂工作既是一条政治红线,也是一条纪律底线,同时还是做好备战工作的生命线,必须不畏难、不畏繁,敢于担当,敢于当责,扎实做好反兴奋剂工作。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反兴奋剂工作的现实要求,总局田径中心进一步优化部门结构,调整组建反兴奋剂办公室,加强经费支持力度,此外中国田径协会还在协会官网新开辟反兴奋剂频道。田径中心自2018年以来协调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和自行组织开展了多次反兴奋剂教育;利用全国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营的时机,协调组织反兴奋剂拓展活动。抓住各种大型赛事的机会,强化宣传教育,比如亚运会、青奥会、全国青年运动会的参赛人员全部按要求在教育准入平台进行了准入考试,然后才能获得参赛资格。进一步强化检查机制、主体意识、通报机制、联络机制和登记制度,大幅增加了兴奋剂检查的数量和频次,加强国家队运动员行踪申报管理,建立了田径反兴奋剂专家团队,更新了省市反兴奋剂联络员表,明确了国家队各队委会反兴奋剂负责人,翔实跟踪记录国家队运动员赛外国际、国内兴奋剂检查情况,并及时向总局反兴奋剂中心报备。

  以2018年为例,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当年共实施检查19458例,其中田径项目实施4310例,占全部检查数量的22.15%,在这4310例当中由中国田协主动委托发起的检查有1207例,含马拉松772例。从近两年来的检查结果来看,在压缩存量遏制增量方面已经初见成效。最近两年国家队没有出现严重兴奋剂违规事件,不过对于马拉松参赛人员、高校体育专业测试运动员、省市共同培养运动员这三类非中国田径协会注册运动员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和监管力度,增强覆盖广度和深度。

  针对田径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田径中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一系列新举措进一步加大兴奋剂检查的赛外监控和震慑力度。“比如研究出台了针对非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高水平马拉松运动员的管理细则,明确要求全国排名前10位的非注册马拉松选手申报行踪信息,接受赛外飞检,并要求中国田径协会所有标牌赛事安排不少于6例的兴奋剂检查。针对高校联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兴奋剂违规问题,进行延伸处罚,加大曝光力度。”于洪臣说。接下来田径中心还计划在全国马拉松比赛报名时加入反兴奋剂知识问答的准入环节,引导广大普通的田径运动爱好者进一步强化对反兴奋剂工作的认识。

  田径中心已经多次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兴奋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覆盖人员不仅包括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还包括国家和地方的田径工作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队运动员和教练员,既是反兴奋剂工作的宣传教育对象,也是反兴奋剂工作的宣传员和推动者。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兴奋剂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发布后,一大批知名田径运动员和教练员都不失时机地主动向身边的人普及和传播有关反兴奋剂工作的相关知识。世界冠军巩立姣就借此机会请自己的朋友们谅解,有时候不是不想去跟朋友吃饭,而是作为一名运动员有严格规定。铅球名将李竣、铁饼教练员肖艳玲也都表示,要从吃饭这样的看似平常的点滴小事做起,守好安全防线,坚持严格自律。这些知名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一言一行也为广大田径爱好者树立了榜样。(转自12月16日《中国体育报》03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