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优秀运动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综述之三


2016年,在陕西延安,优秀运动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一行向当地小学进行捐赠。

2019年,优秀运动员王娇、周吕鑫在北京参加“希望马拉松”公益活动。

2018年,优秀运动员陈晓东、杨越、许诺在四川宜宾与学生们互动交流。

2017年,优秀运动员走进福建龙岩土楼开展趣味挑战赛。

  过去的三年多来,国家体育总局人力中心在总局党组正确领导下,群体司的具体指导下,相关厅司局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与帮助下,开拓创新,努力奋进,优秀运动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突飞猛进、再上台阶,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和长效化机制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调研和理论研究。
  结合工作实践,在志愿服务专家的指导与帮助下,对优秀运动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进行初步定义。从丰富理论储备与实践出发,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对体育公共服务的价值和影响”为题申报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项目并获通过。中心先后到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华志愿者协会、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以及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北京惠泽仁公益发展中心、壹基金、中国传媒大学公益传播研究所等单位学习调研。通过与以上全国性、权威性志愿服务组织交流互动,拓宽了视野,开拓了思路,丰富了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为下一步做好工作提供借鉴。
  中心召开2017年优秀运动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总结会暨信息系统开发中期评审会。邀请志愿服务专家、优秀运动员代表,以及企业、媒体代表等就优秀运动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和活动方式、内容等问题进行深度研讨,建言献策,广开思路,共谋发展。
  二、开展培训助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开展。
  与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有关部门于2017年6月联合举办“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志愿服务培训班”。组织来自省区市体育局、总局有关单位志愿服务工作负责人和工作人员50余人,与来自全国文化、旅游领域的120余名志愿服务工作人员参加此次培训。培训围绕文化志愿服务机制探索,建设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体系,志愿服务项目策划与管理,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设计与功能介绍,发挥基金会公募优势,支持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等,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及相关领导授课。中心就优秀运动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做了交流发言。培训提高了体育系统有关单位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加强了体育志愿服务与文化、旅游相关领域的交流,也为今后开展好体育志愿服务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启动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积极争取多方支持。
  为加强工作力量,增强凝聚力,中心就成立志愿服务社团组织多次研究,多方听取意见,反复修改申报材料,积极探索成立“枢纽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同时,争取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的支持,探索以“优秀运动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总队”名义成为其分支机构,逐步实现志愿服务社会化和“自我管理”。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