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人努力打造“基地结界”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上海体育人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全体人员共克时艰,万众一心,在防控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奋勇拼搏。

提前精准布局 防控备战两手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体育局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多措并举、联防联控,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上海体育局成立了局防控疫情领导小组,先后拟定下发4期体育局疫情防控工作提示,对市体育局机关、各直属单位,以及上海体育行业的防控疫情工作再部署、再落实、再强化。

  2020年是决战东京奥运会、备战北京冬奥会和陕西全运会等国际国内大赛的关键之年。据悉,春节期间,上海有500名左右运动员、教练员及有关保障人员为奥运全运备战坚守训练岗位、全封闭训练。

  为了保障运动队的训练和安全,上海市体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队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抗的通知》,一手抓疫情防控,确保备战队伍安全;一手抓队伍正常备战,努力使疫情对备战的影响减小到最少。

  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与上海市体育训练基地管理中心共同研究了防控措施,在疫情防控、后勤保障、信息互通、监督执行等方面协同合作,努力为运动队打造“基地结界”。

  在基地中心的统一部署下,各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加强所属运动队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对运动员、教练员关心慰问,扎实做好教育宣传、人员排查、信息汇总、情况上报等工作;各运动队原则上不做移训,不接收国外及外省区市运动队来沪训练,不接待运动员、教练员亲属看望慰问;对于目前已在异地训练的运动队,采取就地延长训练时间的措施。

  各运动队返回基地前,中心就进行了一轮全方位“无死角”的消毒,宿舍楼内房间、卫生间、综合办公楼、各训练场馆、训练设施设备、食堂、班车、66套中央空调机组、42套新风机组和1198套风机盘管,无一遗漏。

党员守土尽责 舍小家为大家

  大年初三恢复正常训练后,竞体中心、基地中心采取了更严密的防控措施。外来人员一律不予入内,在基地门口设置专门的体温测量大巴,教练员、工作人员等凭证件进出,且须测量两次体温,每天统计所有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为避免交叉感染,中心每天对测温专用大巴、办公区域、宿舍楼、食堂、训练场馆等区域进行全面消毒。

  除做好预防措施外,中心还制定了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已在崇明基地、绿舟基地、射击射箭中心做好了隔离预留房等硬件设施的配置,一旦出现疑似轻度发热人员,将立即隔离并送医治疗。

  防控疫情,全体共产党员们担当作为,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中心领导班子和成员采取了“化整为零”的属地工作方式,分散在崇明基地、东方绿舟基地、射击射箭运动中心进行“巡逻式办公”,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便能快速应对。

  作为上海市体育训练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共产党员匡佐圣做出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抉择,他的父亲从病危到2月1日去世期间,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匡佐圣都没能抽身前往医院看望,直到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刻。

  安排完后事,匡佐圣就立刻返回了工作岗位。他说,“单位工作和家事碰到一起,我必须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努力保障运动员和教职工平安。要进一步在工作中根据疫情发展对防控方案进行完善,确保各支队伍安全训练备战。”

  党员干部带头,党员们也都共同奋斗在防疫第一线,为训练基地平安筑起了一道屏障。党员李俊是绿舟片区的安保干部,节日防疫期间得知安保人员配备不足,本打算回老家探亲的他毅然放弃,选择留守。预备党员李渊在接到急需采购物品的通知后,放弃休息,自行驾车至设备生产厂家取货,并将采购的物品第一时间送到绿舟基地。

  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在当前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上海体育人彰显初心,为所有运动员、教练员筑牢安全底线。(转自2月17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