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上的“普通人”——于博:女儿口中的“崇礼黑黑爸”

  33岁的于博是个地道的北京人,之前的31年,他的学习、生活、工作从未离开过北京。因为对国安足球队的喜爱,他加入了中赫集团,目前在中赫集团投资的冬奥项目崇礼太子城小镇中任职高级媒体经理。

  崇礼太子城小镇可谓崇礼赛区的“门面担当”,除了在冬奥会时承担着冬奥颁奖、交通集散、文化活动、会议会展、贵宾接待等重要职能,同时还肩负着赛后可持续发展、打造四季度假小镇的重要课题。从2018年7月开始,于博的工作重心也随着项目转移到了崇礼。两年来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都是在崇礼度过的,高海拔,紫外线,时常还要为了宣传企划出外景、下工地、找素材,于博的肤黑指数直线飙升,让他成了4岁女儿口中的“崇礼黑黑爸”。

  “我们这个项目中,像我这样家在北京但这两年的工作地点在崇礼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之前我们可以轮流回北京陪陪家人,但有的时候周末会有工作,我们就会在这边值班。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两地交通不是特别便利的时候,一两个月回家一次也是常事。”于博说。

  如今在这个项目中的管理人员已经达到200多人,施工人员目前有3000多人,根据工程项目进展,过些时候施工人员还将达到6000人。由于疫情的影响,原材料的供应、成本控制、开工时间以及施工人员到位都受到影响,但是也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加班加点,轮班轮值,保证了奥运工程的顺利推进。

  “最想谈的两个字就是‘团队’,不管是公司内还是政府部门以及周边的合作单位,都在为了冬奥工程全心全力密切配合,如果没有团队作战,一切都无从谈起。特别是像我们第一批来崇礼的工作人员,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最初山间只有一片草原,所有的衣食住行水电燃气都要从山下补给。盖办公室、盖宿舍、盖食堂、通水电,到迅速开展建设,设计、工程、成本、财务、招商、运营、人力、行政、传播等等工作齐头并进,可以说太子城山间的每一砖每一瓦,每一草每一木都凝聚了冬奥建设者的心血。”于博说。

  一批批先后抵达崇礼的工作人员,大抵都经历过道路上的险情。京张高铁的开通运营,大大缩短了往返于北京与崇礼之间的工作人员的通勤时间。“主要是安全、舒适、便捷。”于博说。京礼高速的通车也令人欢欣鼓舞。以往4个小时的路程,如今两个小时就可以到家。

  眼看着崇礼太子城项目一天天建设起来,于博感慨每个部门的同事都像精心呵护着自己的孩子,看着它一天天成长。能参与到冬奥工程的建设中,于博感到十分自豪。“我以前主要是在中赫集团下属的北京中赫国安足球俱乐部工作,当时代表的是一种北京精神、北京的城市形象,那时候就有一种深深的自豪感。而现在,这种情感升华了,北京冬奥会把北京和崇礼连接起来,不仅仅是北京,冬奥会更代表着一种中国精神。”于博说。(转自7月10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