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体育强省 全力服务吉林振兴

  今年6月1日,吉林省《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颁布实施,标志着吉林体育事业进入了“由大变强”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于吉林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体育事业深度服务于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对于吉林体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健康吉林建设,必将发挥重大作用、产生深远影响。
  一、深刻把握吉林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时代要求
  (一)《体育强国建设纲要》颁布实施对吉林体育事业提出了新的发展愿景与发展思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对体育强国建设提出了奋斗目标,对体育强国的战略任务进行了安排,强调各级体育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同发力,共同推动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的时代意蕴已融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面对新时代面临的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发展新环境新要求,为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制定实施反映群众体育意愿、符合吉林体育事业实践、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兼顾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体育强省政策已势在必行。
  (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是吉林省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要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吉林省在冰雪运动发展上有着天然优势,省内冰雪资源丰富,冰雪运动发展水平高,理应抓住北京冬奥会这一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各领域冰雪运动深入发展,建设具有冰雪特色的体育强省。
  (三)吉林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对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视察吉林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指明了方向。吉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培育推动吉林振兴的新动能。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加快吉林体育强省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度服务吉林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体育方案。去年9月,景俊海省长作出重要批示:“由吉林省体育局牵头,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出台贯彻落实《纲要》的实施意见。”由此启动了体育强省建设实施意见的制定工作。
  (四)吉林省体育事业的不平衡不充分现实呼唤体育强省建设提速。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不断深化体育改革,陆续出台各类改革发展实施政策,吉林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全民健身战略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成绩逐步攀升,在冬夏奥运会上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体育产业已现端倪,冰雪经济逐步壮大。然而,在与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相适应的体育强省建设目标下,体育事业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依旧突出。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发展不相协调,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体育产业体系总体薄弱,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动力不足。面对吉林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未能满足多元化、多层次、高质量的体育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步入体育强国建设新周期,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制定以群众诉求为导向、适应吉林实际情况的,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体育发展政策是回应人民之需、社会之需、时代之需的重大举措。在体育强省的建设目标下,意在使《实施意见》成为吉林人民和全社会的共同意愿和实际行动,以期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努力开拓吉林体育事业发展新高地。
  二、加强顶层设计,架构四梁八柱,谋划强省蓝图,服务吉林振兴
  吉林加快建设体育强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吉林指示批示精神,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系统思维、法治方式、创新手段,不断提升吉林体育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进一步将体育事业建设成为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标志性事业。
  (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四段发展目标
  《实施意见》科学谋划设置发展目标,尤其是增加2025年发展目标,是结合吉林省情作出的安排,体现了对体育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有利于体育强省建设目标的稳步实现。根据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总体进程,《实施意见》共设置了四段发展目标:
  一是到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社会奋斗目标下,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机制。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全民健康水平提高、竞技体育实力提升、体育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的发展进展与成果。
  二是到2025年,吉林省体育领域创新发展取得新成绩,各领域体育发展目标更加细化。基于吉林体育事业发展现状的科学评估,在全民健身领域,力求体育器材设施城乡覆盖率达到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000万人以上,县级以上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建设达到100%。在竞技体育领域,力求新型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逐渐完善,现代复合型训练团队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竞赛体系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等等。在体育产业领域,力求体育产业融合力度不断增加,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日益丰富。在体育文化领域,实现体育文化与精神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积极正面作用。
  三是到2035年,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改革目标下,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前段发展目标顺利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体育强省建设。在全民健身领域,全民健身成为人们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幸福生活的社会风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6%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4%,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3.5‰以上。在竞技体育领域,吉林作为冬季项目传统强省,在索契冬奥会、平昌冬奥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需以冬季项目为发展重点协调夏季项目发展,吉林参加奥运会人数规模持续增加,力争继续保持冬奥会和全国冬运会金牌、奖牌全国领先地位,同时建设国际先进的体育场馆设施。在体育产业领域,对标国内体育产业强省,力争建成吉林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保证各体育产业门类协同发展,重点支持冰雪体育产业成为吉林省经济支柱型产业。在体育文化领域,以冰雪为特色弘扬体育文化有效传播。
  四是到2050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部署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省,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城乡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国内影响力居全国前列,为把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贡献吉林力量。
  (二)架构四梁八柱,全面布局四大战略任务
  吉林加快建设体育强省,需要更加重视体育事业发展的协调与均衡,必须解决体育发展在地域、行业和人群间的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更加重视体育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解决体育事业深度服务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问题;需要更加重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在体育中的运用,打造科技助力发展新引擎,推动体育产业向数字化转型,拓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纵深空间。《实施意见》谋划了四个战略任务:
  1.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
  我国体育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体育,体育工作要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始终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切的体育利益作为宗旨,始终为人民体育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实施意见》在起草过程中,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落实吉林省委关于做好吉林体育工作的各项决议决策。《实施意见》强调: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围绕便民惠民、实用高效,开展各类体育先进模范评选,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与均等化建设;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立符合实际发展的市、县、乡镇、社区、村等多层级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体系,充分利用废弃场地改建体育场地设施,逐步扩大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开放范围;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大力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支持各类体育健身组织活动;推动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深化各级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改革,加强社团依法自治与政府监管培育相结合,发挥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以群众性体育赛事为抓手,保障全民健身活动的各类人群全覆盖,重点提高幼儿、学生、老年人体质健康;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提高全民健身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群众体育工作智能管理水平,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健身服务。
  2.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科技助力,奋力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是激发项目活力的重要措施。《实施意见》部署:创新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探索总局共建、省队市办、社会办队等多种新型竞技体育训练机制;优化项目布局,统筹优化吉林奥运与非奥运项目、夏季与冬季项目、优势与潜优势项目、集体球类项目与基础项目协调发展;夯实后备基础,围绕体教融合,形成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青训体系;优化竞赛体系,推动竞赛制度改革,建立专业赛事与职业赛事相融合的竞赛制度,改革省运会赛制,激发全省竞技体育热情。现代科技的综合运用已经成为当代竞技体育提升的重要依托。《实施意见》要求,强化科学训练,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训练管理模式,加强运动员训练的科研保障力度,以实现运动员“拿干净金牌”;加强训练基地建设,建立科学化、智能化、综合化的训练保障平台,重点在冰雪运动、足球等项目上打造现代化训练场馆。
  3.加大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市场主体、营商环境是影响东北振兴的重要因素。《实施意见》指出:建立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推动体育产业内部行业协同发展以及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消费新业态;激发体育市场主体活力,优化体育产业营商环境,加强针对性的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规范赛事审批制度,强化体育行业信用管理,做好体育标准化工作;培育体育产业重点领域,坚持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的办赛模式,积极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重点培育健身休闲业,开发吉林冰雪体育特色资源,推动冰雪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互动融合,探索体育服务运营新模式,构建体育传媒服务新格局,增强体育装备制造的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引导多元体育消费,深入推动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高体育用品服务供给质量与数量,培育多人群体育消费人口,完善体育市场行政监管机制。
  4.增强文化自信,突出冰雪特色,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
  体育文化在展示综合国力、振奋民族精神、传播价值追求、培养健康生活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一个国家体育软实力的根本体现。《实施意见》提出:传承优秀体育文化,加强体育文化理论研究,宣传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加强体育史料收集整理;丰富以冰雪资源为特色创作蕴含时代内涵、体育内容、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产品;推广体育文化对外传播,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展示体育精神与文化,提升吉林体育文化软实力以及影响力。
  (三)强化政策扶持,构建四大保障体系
  政策的生命在于执行。《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需要强大的组织工作和丰富的政策体系作支撑。为了确保好的政策落地生效,《实施意见》强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体育系统内形成健全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是《实施意见》落实的组织基础与权威保障。《实施意见》提出,成立建设体育强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与规划全省体育发展工作,加强各级政府落实体育强省工作力度,建立政社合作的新型体育工作模式,推进吉林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实施意见》以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名义联合印发实施,并详细进行了职责任务分工,涉及34个省直部门和各市(州)承担任务,从而从政治上和制度上保证体育强省建设工作的推进和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是完善财税政策。体育强省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与保障,而资金的高效运用更需针对性的财税政策扶持。《实施意见》提出,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体育强省建设。科学分配各级政府在体育领域的事权财权,加强公共财政投资体育力度与广度,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重点落实体育财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体育企业、非盈利企业、体育场馆实施多种税率优惠,建立体育保险制度。
  三是落实用地政策。体育用地政策的完善是作为体育事业发展基础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关键。《实施意见》提出,将体育场馆设施用地纳入市县国土资源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体育场地用地。充分利用城市多种空闲场所建立群众健身的相关配套设施,运用划拨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和单位建设自用体育场地设施,并且重点扶持吉林省内冰雪体育设施建设。
  四是实施人才强体战略。高水平的体育人才是体育强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智力保障。《实施意见》提出,制定吉林省体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建立健全适应体育行业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完善运动员、教练员等群体的政策激励机制。加强体育竞赛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高水平的体育管理人才,支持高等院校重点培养运动健康、冰雪体育等创新性体育人才。
  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吉林体育强省建设
  《实施意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体育强省建设融入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大局之中去考虑,科学谋划体育强省建设。
  (一)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发展短板,推进吉林体育协调发展
  当前,吉林体育事业逐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过去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些制度性、体制性障碍依旧突出。比如,冬夏竞技项目发展不平衡,冬季项目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夏季项目整体实力还处于落后水平;夏季项目体育场馆基础设施日渐陈旧,难以适应“训科医保”科学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训练要求;体育人才激励政策严重滞后,已严重影响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造成较为严重的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因此,《实施意见》突出问题导向,通过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完善举国体制以适应体育社会化趋势,为体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面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困境,为夯实后备基础,《实施意见》强调,根青少年运动员培育与成长规律,深化体教融合、体社融合,构建体育运动学校、社会体育俱乐部、普通学校、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多元化青训体系。为了营造良好的体育产业准入环境,《实施意见》强调,大力推进体育产业营商环境建设,在吉林重点培育与扶持一批富有体育市场竞争力的综合体育企业。
  (二)突出地域特色,深挖发展潜力,推进吉林体育共享发展
  吉林地处“冰雪运动黄金纬度带”,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在山体坡度、积雪深度、学期跨度等环境要素上具有优渥的自然条件。当前,发展冰雪经济面临难得的黄金期,但如何采取落地见效的措施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施意见》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冰雪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体育场地设施。落实“百城千冰计划”,大规模建设人工制冷可移动式冰场和自然浇冰可移动式冰场,为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打好基础。为了推进冰雪体育赛事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因时因地打造以长春国际马拉松、长春净月瓦萨国际滑雪节、吉林国际冬季龙舟赛为首的一批吉林地域特色体育赛事,并开展多元化的夏季、冬季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扶持各市州打造一批“一市一品”精品赛事。为了提升群众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体验,《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健身休闲产业提挡升级,运用现代科技重构冰雪运动服务流程模式,并基于长白山以及吉林市冰雪大区的独特冰雪资源打造高端冰雪旅游集聚区等,将吉林丰富的冰雪运动资源、冰雪旅游资源、民俗文化与会展业深度融合,打造冰雪体育服务综合体,从而推动冰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改革创新,激发发展动力,推进吉林体育创新发展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未来体育发展的主旋律。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深化吉林体育改革,要深度服务东北地区转型发展、服务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增强体育发展的创新能力。《实施意见》在全民健身服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强调了改革创新,推进体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在整合体育服务线上应用,建设便利的智慧健身设施,有利于体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与现代化管理。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积极落实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推动竞技体育的社会化融合,落实各级单项体育协会脱钩改革,探索俱乐部、高校等多元化的办队模式,推动吉林省运动队的专业化与职业化融合。在科研中更加重视创新驱动,构建体育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不同地域、学科、部门的协同配合,促进吉林省运动训练水平显著提高。(转自9月15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