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精准“五扶”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攻坚克难成果在于求实。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将体育发展融入经济转型、旅游产业、乡村文化等方面,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勾勒出老村焕新生、旧貌换新颜的乡村新图景。
  早在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就与兴安盟科右中旗好腰苏木镇新艾里村结成定点帮扶对象,之后因地制宜提出精准“五扶”思路,即“精准扶思想、精准扶技术、精准扶项目、精准扶资金、精准扶班子”,着重转变生产方式、改善生活环境、发展集体经济、抓好兜底扶贫、加强体育扶贫。如今,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定点帮扶兴安盟科右中旗好腰苏木镇新艾里村经如期摘帽,移出贫困村行列。

精准扶贫“输血” 促进发展脱贫

  定点帮扶地新艾里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全村3个自然屯共289户、1320人,19740亩耕地均为旱地,自然条件恶劣、土质较差、水资源奇缺。“扶贫前期,我们采取整村脱贫策略,把重点放在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普惠制扶持资助、发展养羊产业等方面。通过争取协调、筹措帮扶和体育行业延伸帮扶,投入资金、落实项目,为农牧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发展产业和提高收入水平。”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局长谭景峰说。
  在统筹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治理等工作的过程中,基础扶贫工作着重处理好“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志扶智、外界帮扶与自主发展的关系,激发了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111线国道至新艾里村所在地22公里的水泥路,铺设了群众便利出行的康庄大道,延伸铺设10多公里3个自然屯间的水泥路,消除了断头路问题,实现村屯水泥路连接贯通,解决了“行得通”的问题,更要解决“住得好”“种得好”的问题。经过数次危房改造工程,289户全部住进砖瓦结构新房,切实保障了居民住房安全。

体育产业“造血” 助力创收脱贫

  科右中旗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新艾里村人民擅长赛马、喜爱养马,具有深厚的马文化底蕴。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紧紧抓住这一特色与马业龙头内蒙古莱德马业合作,实施产业扶贫。从与当地贫困户联合养殖、改良马匹配种,到给牧民高价回收、入股分红,再到筹办牧民可以参加的赛事,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产业链+贫困户”扶贫模式,使当地贫困户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还使百姓的生产生活更有路子、更有盼头。
  2015年,新艾里村精准识别贫困户201户、607人口,贫困人口比例为58%。到2017年底,全村仅剩20户47人口未脱贫,剩余的贫困人群均是因病丧失劳动能力,不能通过发展产业和就业来达到脱贫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通过龙头企业投入扶贫资金,以入股分红返利的形式实施兜底扶贫,红利用于贫困户兜底脱贫、集体经济、街巷亮化美化等,激发了当地群众改变命运、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在马产业发展的带动下,2018年,新艾里村通过了整体验收,实现全部稳定脱贫,2019年底村农牧民收入达到8000多元。牧民们的腰包鼓了、底气足了、态度变了,“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随之飞入寻常百姓家,新艾里村的“马文化气质”远近闻名。

体育文化“补给” 赋能精神脱贫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繁荣是重要内容。对老百姓来说,物质要充裕,精神也要富足。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集中力量打好文体扶贫组合拳,健身广场地面硬化1000平方米,规划新建体育综合体300平方米、文体广场4000平方米。新建文体活动室和草原书屋,利用学习讲堂向农牧民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牧业生产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和惠农惠民政策,从生活方式改变引导转变陋习。组织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既帮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又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谭景峰说:“考虑到马术文化对当地百姓的共情力和影响力,我们在科右中旗支持举办数届全国速度赛马比赛、内蒙古国际走马大赛、‘一带一路’国际骑师邀请赛等群众关注度和参与度高的赛事,支持科右中旗举办多届内蒙古草原休闲体育大会,促进体育开发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如今,马术比赛规模不断扩大,赛事运行更加规范,参与人群逐年激增,成为传承和弘扬马文化的助推器。
  巩固脱贫成果任重而道远,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一直走在践行扶贫初心、担当体育惠民使命的路上,努力让村民享受到脱贫攻坚的成果,感受到体育生活的美好,拥有更多安心、省心、舒心的幸福感。(转自10月23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