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意义深远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访辽宁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凯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我国深化体教融合做出了顶层设计,也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辽宁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凯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体教融合意义深远,《意见》的出台大大提升了青少年体育改革工作的信心和动力,只有让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在校园里广泛普及并开展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目标,这样全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土壤必然更加肥沃,高水平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必将持续涌现。但是,改革从来都是有难度的、不容易的,这需要我们拿出勇气,敢于担当,破解难题,鼓励辽宁体育界在体教融合方面探索出新路来。
  宋凯介绍,以青少年足球发展为例,辽宁把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作为青少年足球工作的先导工程,在“足球城”大连率先开启了“体教融合”发展模式,全面实现了管理体系规范化、竞赛体系系统化、训练体系科学化,不断完善组织、竞赛、训练三大体系建设,将“体教融合”为代表的“校长杯”足球赛普及到每所学校,精心打造各级各类青训营相互衔接、循序递进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训体系;以与万达集团共建校园足球小学基地校为抓手,畅通优秀苗子从校园足球、社会足球基础培养向职业俱乐部专业培养的发展成长通道;以强化体教结合、体教融合、加强梯队文化教育、意志锤炼和人格熏陶为基础,促进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全面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大连市不断丰富发展“市长杯”“区长杯”“校长杯”三级竞赛体系,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创建了丰富的赛事平台。
  宋凯认为,《意见》的出台有其时代背景:一方面,体育在普通学校教育中得到的重视还不够,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体育部门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遇到了困境,专业体育后备梯队、体育学校苗子少、招生难,专业运动员文化课学习不够系统等等。多方因素决定了“体教融合”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战略性。为此辽宁省体育局率先选择了以青少年体育竞赛改革为突破口,主动求变,大胆探索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和兼顾后备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辽宁省体育局选择了社会基础较好的乒乓球和羽毛球两大项目作为试点,尝试进行青少年体育竞赛改革,首先从放开注册限制入手,不再限定14个市的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注册的主体,积极与教育部门联系、沟通,允许各级各类普通学校、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都可以通过注册参与辽宁省体育局组织的各项赛事活动。竞赛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各类主体尤其是普通学校的积极性,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提升了观赏性。2019年度乒乓球项目的注册主体数量由以往的14个增加到了55个,注册运动员由以往的400余人增加到了1300余人,大大推动了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育运动发展和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升,青少年体育竞赛改革已初见成效。
  辽宁还以体育运动普及、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为目标,在中小学生暑寒假期间,组织举办“营动中国、健康辽宁”辽宁省青少年体育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在全国范围率先开创了“训练营+竞赛”的新模式,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正规的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中,让青少年学生初步掌握了至少一项运动技能,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宋凯认为,根据《意见》精神,下一步具体落实工作需要体育和教育部门积极沟通、积极作为、积极探索合作途径,出台深化体教融合改革方案和措施办法,要从中国体育和教育的大局出发,达成共识,共同思考民族振兴大业,实现体育振兴、教育振兴。(转自11月9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