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过心理关 赛场见英雄——解密射击队的“攻心术”

  东京奥运会首个比赛日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你在观看杨倩最后一枪时紧张吗?当时在现场观战的记者已经紧张到喉咙发涩,可想而知,此时站在靶位上的杨倩面临的是怎样的压力……
  7月26日,东京奥运会射击比赛已经进行到第三天,截至记者发稿,中国队已拿到了1金1银4铜,成绩喜人。在收获成绩的背后,是运动员、教练员长时间的艰苦训练,不仅是体能和专项技术,心理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众所周知,射击对运动员心理能力要求极高,在比赛最关键时刻仍能保持心如止水,这得益于队伍日常在心理方面的针对性训练。
  在射击队复合团队中,心理教练是很重要的一员,在备战过程中,队伍为运动员安排了专门的心理课程,针对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进行辅导,及时为大家解决训练、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在训练中,运动员的心理调控特别是决赛时的心理能力是重中之重。备战奥运过程中,射击队针对奥运会决赛阶段设置了不同情况下的模拟训练,就是为了让运动员能够提前适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准备。
  来到东京赛场,在资格赛中,像女子10米气步枪的杨倩、女子10米气手枪的姜冉馨都遇到了一些心理波动,在教练的及时指导和自己的有效调整下,两位小姑娘都能够很快找回状态,顺利挺进决赛。
  杨倩在资格赛中位列第六,为了让她能更放松地参加决赛,教练葛宏砖只是告诉她打了第8名,安心准备决赛就好。决赛最后一枪,杨倩打出9.8环,一举反超对手安娜斯塔西亚的8.9环,拿下首金,而对手的8.9环正是因为心理过于紧张所致。“最后一枪我也很紧张,但还是要努力控制好自己的心情。”杨倩赛后说。
  葛宏砖介绍,射击比赛心理因素非常重要,我们作为运动员背后的支持者,会做好信息回避,尽量去减轻运动员的压力,做好最大的保障。“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谈,有时候也会适当刺激一下,毕竟杨倩要面对首金的竞争。好的情况下会给她‘降降温’,不好的时候会鼓励她,淡化奥运会的感觉,当成正常的比赛来打。”
  同样,在参加比赛之前,姜冉馨也一直在为比赛积极做着准备。“要把奥运会当成普通比赛,把动作做到位。”同时姜冉馨也说,杨倩拿到首金对自己也是很好的激励,自己会更加努力。
  东京奥运会射击比赛一直持续到8月2日,中国枪手还会面对许多意想不到的挑战,做好准备,以最好的心态应对,相信射击赛场仍将有中国队的喜报不断传来。(转自7月27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