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策 雪橇队对“症”下药

  雪橇虽然看似并非传统的体能类运动项目,但其背后需有大量运动素质储备做支撑,所以在夏训中国家集训队仍将体能训练放在首位,穿插进行冰屋出发训练。据了解,在整个冬奥赛季夏训周期内教练组将按照“不同队员、不同需求、同特点、不同训练”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人一策的训练方案,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目前雪橇国家集训队分为A、B两组共有19名队员,A组10名队员肩负备战北京冬奥会任务,B组9名队员跨项较晚,训练年限相对较短,本赛季将参加在北京延庆举办的世界杯赛事,此外B组队员还将作为试滑员参与到北京冬奥会中。

  冬奥赛季队员们都铆足了劲训练,训练成果也是“肉眼可见”的,这一点从队伍在每月末进行的专项KPI体能测试结果中就可见一二。目前共进行了3次测试,教练组根据3次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队员们在关键身体素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例如卧拉、15秒引体向上、铅球后抛等成绩都有所高。对于进步较小的个别队员及项目,教练组也将重新考虑对某些训练中的变量进行更正,争取在下一次的测试中有所突破。

  与前几年夏训不同的是,今年夏训队伍不再安排陆地模拟器械轮橇的训练,因为轮橇一般作为运动员接触雪橇项目早期训练的陆地替代手段,在现阶段已经不能满足队员的技术水平。在夏训阶段的体能训练中教练组还穿插安排了4个阶段的冰屋出发训练,每阶段冰屋训练为期10天,通过冰屋出发训练巩固提高队员的出发技术动作,同时检验体能训练成果。

  在2020-2021赛季,队伍在延庆进行了长达153天的训练,大家努力克服低温气候、滑行训练撞击、翻橇伤损等情况,顺利完成了5896轮次的专项滑行训练,无论是总训练负荷量还是训练质量都创造了建队以来的历史新高。虽然整个赛季未参加国际赛事,但队伍通过去年10月举行的延庆赛道预认证工作、今年2月的“相约北京”冬奥会的系列测试赛、全国雪橇冠军赛等国内比赛,以赛带练、以赛促练,让队员们相互追赶。上赛季男队中4名重点运动员的滑行成绩均突破了60秒大关,范铎耀更是滑出了59.10秒的赛道最快竞速成绩,向更高水平发起了有力冲击,这也为队员们在北京冬奥会上实现成绩大幅度提升,在个别小项上实现突破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夏训阶段,9月中旬后全队将转入赛道滑行训练,着重解决运动员在滑行中的滑行线路,发力模式及滑行姿态和技术动作等细节问题,为随后到来的北京延庆世界杯及冬奥资格赛做好充足准备。

专项教练阚樾:体能、专项、心理同步提升

  队伍夏训的体能训练阶段中主要以巩固、提高与专项能力相关联的最大基础力量素质以及专项出发动作模式相关联的爆发力素质为训练重点,在每个阶段的训练中穿插进行运动员本体运动感知训练,如平衡与核心稳定的控制能力等,同时通过神经性训练提高滑行中的表现与心理素质并进一步优化重点运动员柔韧素质的水平。通过专项技术训练检验体能训练成果,并找出问题,将问题带入到下一阶段的体能训练中去,带着问题去训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确保体能与雪橇专项的高度结合。

  在新赛季的整个训练周期内,体能训练主要解决队员的力量表现问题,在冰屋出发训练中主要解决队员的出发技术动作问题,逐渐将出发技术定型,形成个性模式化风格,使运动员出发环节的动作稳定性大幅度提升。

北体大冰雪运动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焕刚:科技团队保障训练

  二七厂国家冰雪运动科训基地由北京体育大学运营,目前基地内训练冬季项目国家队除了有雪橇国家集训队外,还有高山滑雪队。

  在基地训练期间,在六自由度模拟训练方面,基地为队伍提供了每日可多次重复训练的模拟真实赛道训练场地,以达到让运动员熟悉赛道的目的。综合风洞方面,基地为队伍进行滑行姿态风阻测试,科学减阻提高成绩。体能训练及测试方面,北体大体能学院与总局冬运中心科技部配合,为雪橇队进行体能测试评估及监测,并利用基地设备,结合雪橇队伍上肢、核心专项发力特点,进行体能训练指导。(转自6月11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