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中国田径健儿如虎添翼

  东京奥运会上,中国田径健儿在赛场为我们留下了太多难忘的回忆。苏炳添凭借9秒83的成绩闯进男子百米决赛,创造亚洲纪录。巩立姣、刘诗颖分别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摘得女子铅球和女子标枪两个项目的奥运首金。在女子链球、男子三级跳、4×100米接力、女子800米等多个项目上,中国田径选手屡创佳绩。在竞技成绩多点开花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助力和科学化训练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不仅仅是运动员天赋、教练员经验和基础保障条件的竞争,更是团队力量、科技水平和保障体系之间的竞争。东京奥运周期,中国田径队建立了开放包容、科学高效的复合型团队来为田径健儿们征战东京保驾护航。

  中国田径队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构建了一个涵盖运动营养、机能监测、医务监督、伤病防治、再生康复、体能训练与评估、技术诊断与分析、心理咨询与训练、信息情报收集与分析等12个领域的科技助力体系。长期驻队服务的体能师、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达81人,为重点队组和重点队员组建了包括主教练、助理教练、科研、体能师、物理治疗师、按摩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在内的复合型团队。

  为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引进了一大批国际先进的“训、体、科、医”仪器设备,大大提高了训练和恢复的针对性。利用视频解析系统,提高了技术分析的精准性和反馈速度。数字跑道、起跑器、力量监测仪以及分段计时系统等数字化设备,量化了体能和专项训练的刺激负荷。机能监控设备为教练员实时掌握运动员训练状态、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提供了参考依据。肌骨超声、TECAR治疗仪、激光治疗仪、加压裤等医疗康复设备,提高了伤病诊断的精准性和机体恢复的速度。

  中国田径队构建了一支中外结合的高水平专家团队,及时解决备战中的“疑难杂症”。聘请了美国著名生物力学专家拉尔夫曼博士和于冰博士为短、跨、跳、投项目提供技术分析服务,英国体能康复师保罗·范姆为伤病运动员提供动作评估与康复指导服务,英国著名心理专家达伦为运动员提供心理训练和疏导服务。总局科研所何子红教授定期为运动员进行机能监控和评估服务,肌骨超声诊断专家崔立刚、脊柱医学专家李鹏、医疗康复专家周世华定期对队伍进行医疗巡诊。高水平专家团队是常驻复合型团队的有益补充,他们既直接服务于运动员,帮助运动员解决伤病困扰,也为常驻保障团队提供业务培训和咨询。

  为保证最佳效果,中国田径队的科研团队制定了标准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保障方案。苏炳添曾表示,“现在国家队科技助力非常到位,每次训练结束后,科医人员会用肌骨超声扫描我的肌肉,看有无损伤,如果有损伤就用激光治疗仪及时治疗;如果没有,就用TECAR康复仪进行再生恢复。晚上还要用液氮冷疗、加压裤等放松,队医天天按摩,一周还有三次水疗,正是这些保障才使我在30多岁的时候还能很好地控制伤病,保证训练正常进行。”

  正是得益于科技助力团队有针对性的保障工作,中国田径健儿得以在奥运赛场上屡创佳绩,在多个项目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转自8月20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