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中小学校园足球赛为兴趣战为快乐踢

    合肥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在4月初进入赛程中段,随着比赛的深入,球场上的竞争愈加激烈,快乐当然也更多,在不为考试加分、不为功利,只为快乐的校园足球环境里,孩子们在自由驰骋,健康成长。

 

比快乐谁怕谁

 

    为兴趣而战,为快乐而踢。校园足球联赛的开展,使得合肥中小学生享受到了一项没有任何来自学校和家庭压力的体育活动,足球场成了最受他们欢迎的课外地方。“感觉超爽!”跃进小学六年级学生杨涛在场边为队友加油时告诉记者。

    4月初,由于时逢清明节,合肥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将第四轮的比赛进行了调整,于是,孩子们难得的遇到了一周双赛的赛程。在跃进小学主场对虹桥小学的比赛中,双方小队员在场上你来我往,挥汗驰骋,十分投入,场边六七百名孩子不遗余力的加油助威,杨涛作为跃进小学代表队的一员和同学们坐在场边为本队加油。杨涛踢球已有一年多了,而且以守门员的身份上场比赛并打进过一球,“当时特别高兴,感觉超爽!”提到上场比赛、提到进球,杨涛就忍不住眉飞色舞,满脸兴奋。

    由于是跃进小学的主场,因此场边加油助威的几乎全是该校师生,比赛进行到激烈时,他们齐刷刷为本队呐喊,一时间加油声响彻校园;而虹桥小学队的拉拉队虽然仅由没上场的七八名队友暂时充当,但在气势上却毫不示弱,加油声十分洪亮,真应了那句话,比快乐,谁怕谁!

 

比足球更自信

 

    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合肥一些学校的尝试,跃进小学就是其中之一,在该校校长郑国友看来,正是校园足球在合肥的开展,给了他们树立形象的一个最佳契机。

    走进跃进小学,记者发现在该校教学楼墙上贴了大量的足球明星事迹和学校校园足球文化宣传的展板;在人工球场的西侧,竖立着“跃进小学精英榜”,上面展示着该校学生的足球成绩和足球队员名单。

    据郑国友介绍,跃进小学现有学生621名,多为大房郢水库移民子女,“我们学校的孩子在学习等一些方面与市区的孩子比,处于弱势,但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是我们的特长,而这种特长比较有利于足球项目的开展。”2009年,合肥刚启动足球进校园活动,跃进小学就积极申报,最终成为市校园足球定点学校之一。

    在郑国友对学校的规划中,足球是该校树立形象的一个突破口。“2009年,我们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场地和师资力量短缺的情况下,2009-2010赛季,该校在31所小学中获得第11名的总成绩,2010-2011赛季,在庐阳区政府的支持下,学校新建一个人工草皮球场,但专业的足球教师仍然缺乏。那个赛季,校园足球联赛进行了具有“合肥特色”的改革,即在小学组分甲、乙、丙三级联赛,在初中组分甲、乙两级联赛,跃进小学被划为乙组,赛季结束后升入甲组。在2011-2012赛季的比赛中,跃进小学战绩目前暂列第二名。

    足球给了孩子们相当大的自信。“讲实话,我们乡镇学校的孩子与市区的孩子相比,最弱的地方就是不自信,但是在足球比赛中,尤其是进球的瞬间,孩子们的精气神就立马变得不一样了。”郑国友说。在这位校长看来,踢球除了让孩子变得自信以外,还能让孩子们学会团结合作、学会接受挫折。所以,跃进小学将足球当成校园文化的主旨来做,通过足球运动在该校的开展,促进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比环境去功利

 

    校园足球的精髓是“快乐”,而为了给这些喜欢踢球的孩子营造出一个愉悦的联赛环境,合肥在办赛上主动进行了一些探索,影响较大的就是在实行“升降级”促竞争的同时,淡化金牌、淡化名次,代之为奖励。

    合肥市校园足球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欣表示,与有些地方举办的比赛相比,合肥校园足球的特色之一就是不设名次,用“一、二、三等奖”的奖励办法来代替排名,而且奖励面非常大,参加比赛的各队基本上都能获奖,从而保证了各队的参赛积极性。

    王欣透露,合肥推广校园足球没有任何的功利色彩。“我们就是想让合肥喜欢踢球的中小学生在一个没有功利色彩、没有加分压力的环境下活动起来。”校园足球主要目的还是在孩子当中营造足球氛围,开展足球教育,满足孩子们踢球的兴趣,丰富校园文化。选拔人才其实是校园足球的副产品,像合肥,就不会把校园足球办成职业足球的基地,更不会去盲目追求一些东西。

    其实,合肥校园足球能够轻而易举做到淡化排名、淡化功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合肥在中国体育改革上的特殊地位。2010年,全国第四届体育大会在合肥举行,正是那届体育大会拉开了中国办综合型运动会不设金牌、淡化锦标主义的改革序幕,在四体会结束之后,合肥举办一些本地的赛事活动,淡化金牌、淡化锦标主义的观念被社会大众接受,在这种背景下,校园足球改排名方式为一、二、三等奖奖励的方式自然是水到渠成。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