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前男篮队员吴成章回忆第14届奥运会
伦敦奥运将于7月27日拉开大幕,篮球比赛在开幕第二日即将上演。在期盼中国健儿再创佳绩的时候,一位古稀老爷子更是对中国篮球队充满着期待,他就是曾在1948年参加过奥运会的吴成章。
拨通吴成章的电话时,已经接近晚上10点钟,从声音里听得出,88岁的老爷子依然底气十足。老人家的记忆力尤其好,儿子、孙女的电话号码,不假思索就能马上说出来。对于64年前的那次伦敦奥运会之旅,吴成章几乎还记得每一个细节。
1948年,一支由10个人组成的篮球队代表中国出战在伦敦举行的第14届奥运会。这支队伍成分复杂,其中包括5个上海人、2个菲律宾华侨、1个新加坡华侨,还有2个陆海军军人,当时只有24岁的吴成章就在当中。“那时候真是非常自豪,可以代表中国去打奥运会,去看看世界上其他球队都是什么样子。”吴成章说。不过这次的奥运会之行并不像现在那么易行,因为当时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吴成章他们连去伦敦的路费和食宿费都没有着落。为了筹集费用,球队不得不辗转各地“走穴”,1个月的时间里,吴成章和队友们在上海、香港、新加坡打了很多场表演赛,终于凑够了去伦敦的路费。即便如此,他们在路上仍然需要勤俭节约,当时每个人每天最多只有2英镑的花销。
千辛万苦到了伦敦,吴成章和队友们的热情又被迎面而来的“冷水”浇灭了一半,他们发现,自己的球队在这里备受冷落。按照惯例,各国代表团进驻奥运村时,要举行升旗仪式。吴成章回忆说,当时美国代表团升旗时,很多官员以及其他国家的代表都来观摩,场面隆重而热烈。但当中国代表团升旗时,广场上没有一个人“捧场”,也没有官方乐队前来演奏,他们只能用留声机播放唱片。
受冷落还不算最严重的,更要命的是,因为经费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吴成章的球队在奥运村里只住了两天,就被迫搬了出来。他们去了当地一所职业中学借宿,在狭小的宿舍里,吴成章和队友们吃着自带的咸鱼和大米度日,坐着公交车去场馆训练和比赛。
尽管条件艰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走上奥运会的赛场,吴成章的球队还是打得相当顽强,当时中国队和韩国、智利、比利时、菲律宾以及伊拉克分到了一个小组,按照规则小组前两名进入复赛。最后一场打伊拉克之前,中国队和其他4支队伍全部是同分,最后与伊拉克那场比赛,中国队125比25大胜,吴成章独得32分。比赛结束之后,包括吴成章在内的所有人都以为自己进入了复赛,赛后还跟当地华人华侨庆祝,结果第二天他们得到消息,按照晋级规则,中国队由于在和其他同分球队比较相互净胜球关系时处于劣势,被淘汰出局。“那一刻所有人都傻了,怪我们没有搞清楚具体规则,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事实已定,吴成章和队友们只能打道回府,这次经历给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新中国成立之后,吴成章被特招入伍,先后担任过华东军区、南京部队和解放军代表队的教练及总教练,培养出了包括儿子吴忻水在内的一大批国内篮坛名将,获得过“新中国篮球运动荣誉奖”等很多荣誉。
1984年退休之后,吴成章同样没有离开篮球,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老朋友组成了一支业余老年篮球队——古花篮球队。本着以球会友的原则,吴成章的古花篮球队先后去过很多国家表演,每年还参加全球华人篮球赛。直到2008年,年事已高的吴成章才二次退休,不再担任古花篮球队的领导工作。现在,老人又对门球产生了兴趣,他组织的上海门球队曾3次获得全国冠军,自创的“中国式侧打”还得到了国际门球联合会的认可。
“现在虽然老了,但是1948年的那次奥运会经历在我脑子里永远是鲜活的。”吴成章说,作为一个篮球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最高梦想。如今又一届奥运会即将到来,巧合的是,第30届奥运会又回到了伦敦,吴成章说,希望到时候还能有机会有精力去伦敦,重新寻找64年前在那里打篮球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