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教练力挺林清峰“一直相信他能出头”

    “中国举重奥运金牌团队福建行”的第二站是厦门,因为这里走出了伦敦奥运会男举69公斤级冠军林清峰,他也是厦门的第一个举重奥运冠军。来到厦门,林清峰特别开心,不仅是“回家”带来的喜悦,还因为他和自己的启蒙教练薛元挺得以团聚。
    谈起当年如何发掘林清峰,薛元挺和弟子似乎有一种注定的缘分。“我妹妹在林清峰所在的小学当体育老师,那时他小学四年级,在学校运动会上参加铅球、垒球项目,表现出很好的爆发力,因此妹妹就把自己的学生推荐给我。”那是1999年3月,林清峰第一次走进厦门市体校试训。“当时我就发现这孩子的爆发力、弹跳和灵活性还不错,先天条件良好。”薛元挺承认,林清峰不算那种绝对的举重天才,“但清峰对举重非常有热情,才学了两堂课,他就表现出对举重浓厚的兴趣。”
    由于林清峰3月才开始试训,错过了新学期转入厦门体校的机会,要到6月才能办理转学手续,因此刚开始他只能在周六和周日到薛元挺那里练习。“他不敢跟家里说在练举重,后来他父母知道后坚决反对,因为他们身高比较矮,更怕清峰被杠铃压矮。当时他们跟我说孩子练个羽毛球啥的还行,练举重坚决不行。他们甚至关过清峰,可这孩子非常喜欢举重,踹开门自己跑出来继续练。”随后,薛元挺几度登门拜访和劝说,林清峰的父母也实在拗不过儿子的执著,终于点头答应。
    于是,林清峰在1999年6月正式进入厦门市体校举重队,并很快就出了成绩。他在2002年拿到全国少年冠军,并于2003年被输送到福建省队。但此后,林清峰的发展却并不如薛元挺设想得那般顺利。“清峰在2005和2007年先后两次被退回厦门队,究其原因,一是他本身比较有个性,有时和教练的沟通不那么顺畅。再就是训练中也一度遇到瓶颈,成绩很长时间没有提升。”为了让弟子回到省队,薛元挺打电话托人、专程跑去省队找教练收留,没少忙活。但连续遭遇两次这样的打击,林清峰变得越来越沉默,这个小时候爱玩爱说话的孩子变得寡言少语。
    “被退回厦门时我只能鼓励他,跟他说没事,就当回来养养身体。但2007年第二次被退回时他受了很大打击,信心快没了。他家里也比较困难,他自己觉得不行就去当兵或打工算了。我鼓励他说别放弃,张国政25岁才进国家队呢。”薛元挺一边鼓励林清峰,一边继续找省队教练接收弟子。“我找到万建辉教练,希望他给清峰3个月时间观察一下,他同意了。当时万指导也不确定清峰行不行,但我一直对他充满信心。就在那3个月里,清峰脱胎换骨,抓举和挺举成绩各增长了20公斤!”
    2009年全运会拿到季军后,林清峰走进了国家队,2010年拿下全国锦标赛冠军。但命运再次捉弄了清峰,在世锦赛前他膝盖意外受伤,目送队友走上飞往土耳其的航班,心如刀割。“国家队队友和教练都去比赛了,我知道他心里不好受,专程来北京陪他。跟他说受一点挫折也许更有好处,虽然我心疼他受的挫折已经够多了。”随后的日子里,两人间隔一两个星期必打一次电话,林清峰的膝伤逐渐好转,每次长成绩都会给薛元挺发短信。
    2011年冬训时,薛元挺再次北上看徒弟,鼓励他按照万建辉教练的计划积极恢复体能,再上强度准备奥运选拔赛。“选拔赛前清峰经常睡不好,我也不敢说太多,怕更影响他。我就常和万指导沟通,及时了解情况。”弟子能勇夺奥运冠军,薛元挺并不意外。“我对他的比赛能力有信心,他是那种只要没伤病,能够保证训练水平就可以在比赛中发挥出来的选手。”

(袁雪婧)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